2021/03/04

閱讀和行動 Reading and Actions

Actions 英文有語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翻譯成中文是「你就是你吃的東西的樣子」或「人如其食」,更容易理解的說,多吃垃圾食物身體就會變垃圾食物,吃健康的食物、身體也會變健康。

如果我們把大腦比做前面的身體,那閱讀就是大腦的食物。若我們希望自己的大腦有所長進,就要用有效果的閱讀來餵養大腦。

理論上,我們都知道閱讀這件事對大腦很重要。但在現實中,我們常會看到現代人為了閱讀而發愁,首要的困難是有時間玩3c產品、卻不願意花時間閱讀,接下來是不知道該閱讀什麼好書,最後就是不知道該怎麼閱讀才不會忘記、並能對自己有幫忙。

這篇文章就是我嘗試對第三個問題提出對策。

記得一句話就夠


我曾看過一本已忘記書名的書,上面說:任何一本書的價值在於,看過後的多年能讓我們可以持續記得、反覆活用。就算最後只記得書上的一句話,那就已經值回買書的錢。

有很多人,都會貪心地希望能記得所有看過書的所有內容,但我們的大腦是「用進廢退」,越不常用的內容我們忘得越快,所以期望自己記得不常用的內容、在現實情況下是很難達成的。所以這本書的作者才會建議大家修正成可達成的期望:只用一句自己的話來說明。

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我一直記得這本書的建議,所以我只要求自己滿足最低的期望:「用一句自己的話來描述這本書的內容」,即使我尚未看完書,每看到一個段落我也會蓋上書後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簡單的習慣改變了我這輩子的閱讀方式,因此也可以說買這本書算是非常值得。

以我實際應用十多年的經驗後,我發現「只用一句話描述」,非但比較容易達成、還有幾個明顯的優點。

一句話的優點


首先,這些經過閱讀後再吐出來的話,是經過自己思考後、從腦裏中複雜的思緒中跳出來的。所以即使這個句子再短、也代表了經過腦中複雜運作後形成的迴路。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腦中的書籤,可以幫助我們在腦中勾引出已變成的片段記憶。

其次,你可能會忘記書名,但比較難忘記自己腦中已形成記憶迴路的這句有意義的句子。所以,你可以再利用這句話的關鍵字,使用 Google 反查這本書的書名,然後向圖書館借以再次閱讀回味。

一開始練習時,通常很難完整描述這句話,這都很正常的。但我常用一個「用已知推未知」的技巧來幫助自己完成這個步驟。

我會開始回想,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知道什麼?在看完之後,我又知道了什麼原本不知道的?又或者是發現原來的認知不正確、需要進一步修正那些部份?

從「已知」到「未知」的差異,往往就是我們閱讀後大腦的改變。

改變行為才是重點


但這些改變還不算學習,因為學習的操作型定義是「長久行為的改變」。

也就是說,不只行為要改變,還必須滿足長時間改變的條件,才能算是真正的學會。

因此,我會繼續問自己:該如何行動、才能展示我真的學會了?

例如,當我看過的不只一本健康的書上寫:飲食和絕大多數的疾病有因果關係,尤其是攝取大量紅肉、就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時(沒有之一),我就開始思考「我可以不吃紅肉嗎?」

因為實際上我確實有紅肉以外的肉、和海鮮可吃,也找不出來非得吃紅肉的原因,所以我沒思考太久、就決定這輩子不再吃紅肉,至今已超過十二年了。

事實上,很多人都看過相同、或有類似看法的書或資料,但他們都像聖經上說的「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並沒有在行為上做出長久的改變,以致於看完書後,書還是書,他還是他,並沒有因為閱讀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既浪費了閱讀的時間、也浪費了買書的錢。

重覆做簡單的事


我自己認為,上述的這些步驟、真的很簡單,也很容易做到:閱讀,接著回想、並簡述書上的內容,最後嘗試透過行動展示所學。

接下來就是對幾本好書、持續重覆應用上面的步驟,就能漸漸讓這些書的內容成為你的一部份,並在工作、生活中發揮這些書的價值,

小結


記得前面我們說到的「You are what you eat」,對我們的大腦來說,真正的閱讀是要落實在行動,這才是閱讀的核心價值。

我已重覆這個閱讀步驟超過二十年,這個方法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我真心建議大家試試看,並在下方的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