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你可以相信什麼媒體?》一文的讀者,會知道我不滿現在的新聞很久了;但只有看過《桃色風雲搖擺狗》一文的讀者,才會知道為什麼我認為新聞是不能相信的。
而最近有更多的資料顯示,目前的新聞媒體不斷地被置入性行銷,讓原本只是扭曲新聞的新聞媒體,變本加利地成為更不能信任的「偽」新聞。
前幾日,甫離職的報業資深記者黃哲斌寫了《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為現在新聞媒體置入性行銷的議題,投下了震撼彈。然後又有另一個電視新聞資深記者劉蕙苓回應寫了《回應黃哲斌一文:原來我這麼「不專業」?!∼就這樣我離開了電視新聞界》。
我自己認為,不論是那類媒體,會變成現在置入性行銷的狀況,絕非一日之寒。
2010/12/21
2010/12/07
打工笨死了?這根本不是問題的重點!
最近監察院長王建煊到宜蘭大學的演講,提出了「大學生打工笨死了」的看法,引發了各界廣大的反應。
我想全台灣大多數的人(2299萬9500人)都像我一樣,不是現場的500人當聽到王建煊的話,讓各有立場的記者,斷章取義、各自表述,再用「標題殺人法」,以最容易引起爭議的部份,一下子吸引閱聽人的注意力。
為了不斷章取義,也為了不讓這篇文章流於空洞的批判,我們得先確認一下王建煊到底講了什麼,以及他話後面的意思是什麼,以下文章的討論才有意義。
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這兩則新聞的片段。
我在影片中看到/聽到報導中引述王建煊的說法
在演講後一天後記者訪問王建煊,他繼續補充
如果僅就上面這兩段影片中王建煊的說法,可以看出他的四段論述:
不過,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王建煊這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篇文章以及維基百科的內容中,拼驟出王建煊這個人,或許當我們了解了這個人之後,就會對他的前述看法不意外了。
王建煊的家境以當時來看,雖然父親是聯勤總部工程署的文職上尉的職業軍人,因為沒有「逢迎拍馬的惡習」,所以「入伍是上尉、退伍還是上尉」,因此家境清苦,需要母親從事其它副業(養雞、搓蠶豆)貼補家用。
另外,王建煊的求學路並不順遂。高中聯考只進入「台北高職」,畢業後儘管是高職生,他仍靠著父母支持以及個人努力,考上成功大學會統系,後來又考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基隆海關小職員,1990年宣布辭職「離開28年的公務員」。
換句話說,王建煊的發跡是靠一路苦讀當上公務員,然後又繼續苦讀才能在1971年考上公費,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國際賦稅計劃」,返國後才能擔任財政部賦稅署處長而出人頭地。
因為這些經歷,所以他才會認定「父母雖然沒受過什麼教育,但有一個觀點深深影響他一輩子,那就是──孩子是希望,好好念書才能爭口氣。也因此,他堅信,教育是讓窮人翻身的工具,也是解開貧窮鎖鏈的鑰匙。」
2000年開始,脫離台灣政壇的王建煊,為興辦學校走訪大陸各地,常聽到一個縣的初中考試第一名學生,竟讀不起高中;類似辛酸的故事不斷發生。他說,很多唸書非常頂尖的學生,因為家裡沒有錢不能唸書而必須放棄學業,這好比是把珍珠寶貝丟進垃圾桶一樣,不僅是孩子的悲哀,也是國家、全人類的損失,他發願要把這些珍珠都撿回來。
就是因為一直抱持著「教育是讓窮人翻身」的理念,2004年王建煊從新華愛心高中開始實施「撿回珍珠計畫」,新華愛心高中逐年招收了21顆、48顆及81顆「珍珠」學生。
2007年開始,「珍珠班」計畫擴大實施,在大陸中西部19省區、32所高中開設「珍珠班」,每班招收50名雙特生,承辦學校承諾免收珍珠班學生的學費及住宿費,基金會每年給予1600名珍珠生,每人人民幣2500的生活津貼,其中餐費2000元,由學校分十個月,每月200元發給學生,另500元作為書籍及其他費用,分兩個學期發給,每期250元,為期3年。
如果你看過王建煊認真興學的事後,再回頭看前面新聞報導中他所說的話,讀者或許又有另一層、超脫於片面文字的體悟。
前面提到,我認為王建煊的這四段論述,其實還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我們繼續討論這些部份。
是不是只能用這些寶貴時光來求學?我認為可以從競爭的角度來看。
假設40個人從大學的某個系畢業,假設這40人的成績都差不多,這個時候,僱主要如何從40人中挑選出他要的人呢?
我敢肯定不會只從成績看,而是從唸書以外的事,才是讓某個人脫穎而出的關鍵。
而現在台灣的就業市場更複雜、多變,是否只靠唸書的成績就能找到工作?我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
我搞不懂如果學生都把時間拿來唸書了,要怎麼學會唸書以外更重要的事?
理論上,這件事也是成立的。
不過這個理論只存在於王建煊熟悉的公務員體系中。因為只有在公務員體系中,才能藉由唸書、考試、評核後,提昇你的職務,然後加薪。
但在現在的職場中,卻不一定適用這個法則。以我來說,學歷和過去的工作經驗確實讓我進入過去職場上的每間公司,但讓我賺錢的,卻是那些離開學校後又自修所學到的知識,還有我在職場上認識的朋友。
此外,一個經理也許不用什麼都自己學會,但卻可以依靠人際關係技巧,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吸引/運用自己的部屬/同儕達到工作目標,這些都不是唸書所能教你的知識,而是得要不斷地觀察、實地操練才能學得會!
我搞不懂是書本的硬實體幫我賺的錢多?還是書本以外的軟實力幫助我更多?
我同意後面的這句「又把賺到的錢很輕易地花掉」內的「輕易」,因為錢就是賺來花的,只是得慎選花的時機和對象。
但要不要把時間花在打工上,又有主觀和客觀的條件,這裏先講主觀,客觀待會再說。
我的主觀,指的從相同的時間中,從事那些活動能獲得更多獲益?
例如垤個餐旅管理系的學生,要學會調酒。他是要看課本、上實習課來認識酒呢?還是實地打工進入職場後,學到更多酒的知識?我想後者的經驗,對他未來找工作會有更大的幫助。
我搞不懂如果不打工,怎麼能夠迅速累積更多的本事,在畢業後和同儕競爭?
這是王建煊的發言中,最多人攻擊的地方。因為王建煊假設「每個讀大學的人,家裏都可以提供協助;如果不夠用,還可以去貸款。」
問題是,他沒有想過一種客觀情況:(家中的收入+貸款)〈(生活費+學費)。
實際上,從以前到現在,確實有些大學生因為家境不富裕,需要靠打工賺取生活費,但是王建煊似乎沒提到這種情況,就直指所有打工的大學生都是為了「金錢的甜美」,而不是為了家計。活該被罵!
但我發覺這裏還有個吊詭的地方,為什麼要選家中的收入+貸款小於支出時唸書呢?這個問題就像你沒有能力繳貸款,卻又要買房子一樣!
在讀書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嗎?我想未必,只是這些發言幹譙的人,自己沒有想清楚:沒有能力的事,為什麼硬著頭皮去做為難別人?也為難自己呢?
我和某些大學同學一樣,二技在職班的學費都是自己正職工作賺來的,誰說高中/專科一畢業就得馬上唸大學呢?為什麼不能先工作一段時間後,等有了一些存款、收入,也了解了自己的興趣和職場的需要後再回去唸書?誰可以告訴我原因呢?
我在《你可以相信什麼媒體?》說過,希望大家不要被媒體騙了,他們大多數為了各自的政治傾向、收視率、廣告收入需要,忘記了新聞該有的專業,轉而對新聞事件斷章取義、各自表述,再用「標題殺人法」吸引大家的目光/耳朵。
但我看到大家批評的,卻只是看到新聞後就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讀,而沒有確認事件的原貌,再了解發生的當事人的背景,試著去發掘更多的東西,最後看到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我自己認為王建煊的看法不完全是錯的,因為幾年以前的台灣是可以依靠成績達成王建煊的成就,但曾幾何時,在現在這個滿街都是大學生、就業市場複雜的情況下,卻不再適用。
我不敢說自己講的一定正確,至少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可以了解我評論的切入角度,大家也可以從這四段論述,看看其他人評論的角度和看法後,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我想全台灣大多數的人(2299萬9500人)都像我一樣,不是現場的500人當聽到王建煊的話,讓各有立場的記者,斷章取義、各自表述,再用「標題殺人法」,以最容易引起爭議的部份,一下子吸引閱聽人的注意力。
為了不斷章取義,也為了不讓這篇文章流於空洞的批判,我們得先確認一下王建煊到底講了什麼,以及他話後面的意思是什麼,以下文章的討論才有意義。
王建煊的說法
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這兩則新聞的片段。
我在影片中看到/聽到報導中引述王建煊的說法
工作一天八小時,可能一天能賺七、八百塊。七、八百塊能怎麼樣?花呀! 帶著女朋友騎著摩托車出去繞來繞去,吃個牛排一下子就沒了。
...大學生這麼寶貴的時間,他竟然把黃金的時間,把它當作石頭一樣賣掉,真的笨死了。
在演講後一天後記者訪問王建煊,他繼續補充
有些是很笨,假定你要把你家的黃金,拿去當石頭一樣的賣掉...
我寧願他們去貸款。因為你現在貸款,結果你的時間就來讀書,你那個讀書將來出去之後,會賺大筆的錢。
王建煊的看法
如果僅就上面這兩段影片中王建煊的說法,可以看出他的四段論述:
- 大學的求學時光很寶貴,要把時間拿來唸書。
在大學時唸到的書可以讓學生以後賺更多的錢。
不要把時間拿來打工,又把賺到的錢很輕易地花掉。
如果錢不夠用,可以用學生貸款。
不過,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王建煊這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
王建煊這個人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篇文章以及維基百科的內容中,拼驟出王建煊這個人,或許當我們了解了這個人之後,就會對他的前述看法不意外了。
王建煊的家境以當時來看,雖然父親是聯勤總部工程署的文職上尉的職業軍人,因為沒有「逢迎拍馬的惡習」,所以「入伍是上尉、退伍還是上尉」,因此家境清苦,需要母親從事其它副業(養雞、搓蠶豆)貼補家用。
另外,王建煊的求學路並不順遂。高中聯考只進入「台北高職」,畢業後儘管是高職生,他仍靠著父母支持以及個人努力,考上成功大學會統系,後來又考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基隆海關小職員,1990年宣布辭職「離開28年的公務員」。
換句話說,王建煊的發跡是靠一路苦讀當上公務員,然後又繼續苦讀才能在1971年考上公費,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國際賦稅計劃」,返國後才能擔任財政部賦稅署處長而出人頭地。
因為這些經歷,所以他才會認定「父母雖然沒受過什麼教育,但有一個觀點深深影響他一輩子,那就是──孩子是希望,好好念書才能爭口氣。也因此,他堅信,教育是讓窮人翻身的工具,也是解開貧窮鎖鏈的鑰匙。」
撿回珍珠計畫
2000年開始,脫離台灣政壇的王建煊,為興辦學校走訪大陸各地,常聽到一個縣的初中考試第一名學生,竟讀不起高中;類似辛酸的故事不斷發生。他說,很多唸書非常頂尖的學生,因為家裡沒有錢不能唸書而必須放棄學業,這好比是把珍珠寶貝丟進垃圾桶一樣,不僅是孩子的悲哀,也是國家、全人類的損失,他發願要把這些珍珠都撿回來。
就是因為一直抱持著「教育是讓窮人翻身」的理念,2004年王建煊從新華愛心高中開始實施「撿回珍珠計畫」,新華愛心高中逐年招收了21顆、48顆及81顆「珍珠」學生。
2007年開始,「珍珠班」計畫擴大實施,在大陸中西部19省區、32所高中開設「珍珠班」,每班招收50名雙特生,承辦學校承諾免收珍珠班學生的學費及住宿費,基金會每年給予1600名珍珠生,每人人民幣2500的生活津貼,其中餐費2000元,由學校分十個月,每月200元發給學生,另500元作為書籍及其他費用,分兩個學期發給,每期250元,為期3年。
如果你看過王建煊認真興學的事後,再回頭看前面新聞報導中他所說的話,讀者或許又有另一層、超脫於片面文字的體悟。
前面提到,我認為王建煊的這四段論述,其實還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我們繼續討論這些部份。
1.大學的求學時光很寶貴,要把時間拿來唸書
是不是只能用這些寶貴時光來求學?我認為可以從競爭的角度來看。
假設40個人從大學的某個系畢業,假設這40人的成績都差不多,這個時候,僱主要如何從40人中挑選出他要的人呢?
我敢肯定不會只從成績看,而是從唸書以外的事,才是讓某個人脫穎而出的關鍵。
而現在台灣的就業市場更複雜、多變,是否只靠唸書的成績就能找到工作?我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
我搞不懂如果學生都把時間拿來唸書了,要怎麼學會唸書以外更重要的事?
2. 在大學時唸到的書可以讓學生以後賺更多的錢。
理論上,這件事也是成立的。
不過這個理論只存在於王建煊熟悉的公務員體系中。因為只有在公務員體系中,才能藉由唸書、考試、評核後,提昇你的職務,然後加薪。
但在現在的職場中,卻不一定適用這個法則。以我來說,學歷和過去的工作經驗確實讓我進入過去職場上的每間公司,但讓我賺錢的,卻是那些離開學校後又自修所學到的知識,還有我在職場上認識的朋友。
此外,一個經理也許不用什麼都自己學會,但卻可以依靠人際關係技巧,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吸引/運用自己的部屬/同儕達到工作目標,這些都不是唸書所能教你的知識,而是得要不斷地觀察、實地操練才能學得會!
我搞不懂是書本的硬實體幫我賺的錢多?還是書本以外的軟實力幫助我更多?
3. 不要把時間拿來打工,又把賺到的錢很輕易地花掉。
我同意後面的這句「又把賺到的錢很輕易地花掉」內的「輕易」,因為錢就是賺來花的,只是得慎選花的時機和對象。
但要不要把時間花在打工上,又有主觀和客觀的條件,這裏先講主觀,客觀待會再說。
我的主觀,指的從相同的時間中,從事那些活動能獲得更多獲益?
例如垤個餐旅管理系的學生,要學會調酒。他是要看課本、上實習課來認識酒呢?還是實地打工進入職場後,學到更多酒的知識?我想後者的經驗,對他未來找工作會有更大的幫助。
我搞不懂如果不打工,怎麼能夠迅速累積更多的本事,在畢業後和同儕競爭?
4. 如果錢不夠用,可以用學生貸款。
這是王建煊的發言中,最多人攻擊的地方。因為王建煊假設「每個讀大學的人,家裏都可以提供協助;如果不夠用,還可以去貸款。」
問題是,他沒有想過一種客觀情況:(家中的收入+貸款)〈(生活費+學費)。
實際上,從以前到現在,確實有些大學生因為家境不富裕,需要靠打工賺取生活費,但是王建煊似乎沒提到這種情況,就直指所有打工的大學生都是為了「金錢的甜美」,而不是為了家計。活該被罵!
但我發覺這裏還有個吊詭的地方,為什麼要選家中的收入+貸款小於支出時唸書呢?這個問題就像你沒有能力繳貸款,卻又要買房子一樣!
在讀書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嗎?我想未必,只是這些發言幹譙的人,自己沒有想清楚:沒有能力的事,為什麼硬著頭皮去做為難別人?也為難自己呢?
我和某些大學同學一樣,二技在職班的學費都是自己正職工作賺來的,誰說高中/專科一畢業就得馬上唸大學呢?為什麼不能先工作一段時間後,等有了一些存款、收入,也了解了自己的興趣和職場的需要後再回去唸書?誰可以告訴我原因呢?
小結
我在《你可以相信什麼媒體?》說過,希望大家不要被媒體騙了,他們大多數為了各自的政治傾向、收視率、廣告收入需要,忘記了新聞該有的專業,轉而對新聞事件斷章取義、各自表述,再用「標題殺人法」吸引大家的目光/耳朵。
但我看到大家批評的,卻只是看到新聞後就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讀,而沒有確認事件的原貌,再了解發生的當事人的背景,試著去發掘更多的東西,最後看到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我自己認為王建煊的看法不完全是錯的,因為幾年以前的台灣是可以依靠成績達成王建煊的成就,但曾幾何時,在現在這個滿街都是大學生、就業市場複雜的情況下,卻不再適用。
我不敢說自己講的一定正確,至少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可以了解我評論的切入角度,大家也可以從這四段論述,看看其他人評論的角度和看法後,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 聯合晚報╱王正寧,2009/11/08,《王建煊/求學路不順》
聯合晚報╱王正寧,2009/11/08,《王建煊 在媽媽身上學到愛》
人間福報╱羅佑純,2010/10/17,《王建煊帶頭撿珍珠 圓雙特生求學夢》
2010/12/01
Firefox外掛-Stylish建議樣式
Stylish是一個Firefox的重要附加元件,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對網頁再重新自訂CCS的樣式。
這些樣式都是放在這個由網友上傳分享自己的Stylish樣式的userstyles.org內,對於不想自己動腦寫的人,可以直接進入網站後輸入關鍵字,就能搜尋到你所要的樣式。
不過,因為這個網站設計的還不夠好,所以,如果你輸入的是像gmail之類很普遍的字,就會出現落落長的一大串。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特別寫自己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且非常實用的Stylish樣式,建議大家不妨參考試用看看,也許能幫助大家更容易瀏灠常用的網頁。
當你習慣後,甚至還可以參考別人的寫法,寫出自己的CSS Style。
另外,只要又使用好用的CSS樣式,就會再更新這篇文章。
這些樣式都是放在這個由網友上傳分享自己的Stylish樣式的userstyles.org內,對於不想自己動腦寫的人,可以直接進入網站後輸入關鍵字,就能搜尋到你所要的樣式。
不過,因為這個網站設計的還不夠好,所以,如果你輸入的是像gmail之類很普遍的字,就會出現落落長的一大串。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特別寫自己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且非常實用的Stylish樣式,建議大家不妨參考試用看看,也許能幫助大家更容易瀏灠常用的網頁。
當你習慣後,甚至還可以參考別人的寫法,寫出自己的CSS Style。
另外,只要又使用好用的CSS樣式,就會再更新這篇文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