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關於離職這件事 About quit my job

當同事、朋友一知道我打算離開這間工作了六年又二十八天的公司時,都會好奇地問我「為什麼非得要離開?難道你不能...?」

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問我的對象而不同!但每個問我的人,都只知道片面的我,所以我的答案往往都是適合他們理解的片面解釋。

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複雜到我必須用文章來回答!而這篇文章說的是我如何決定離開的部份。
5 things to consider before quit

六年前就準備好的答案!


其實,早在六年前我進入這間公司前,當時我就在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離開上一間位於竹科的公司?接著我開始思考自己未來會因為什麼原因、而必須離開這間即將進入的內湖公司?

我這麼說有點扯!但這是真的!

請看一下這篇文章《離職?你真的想清楚了?》的發文的時間正是在六年多前、我即將進入這間公司的前夕寫好的。而文章中有一張我個人思考離職的流程。
思考離職的流程圖
這張流程圖一直到六年後,我在考慮是否要離開目前這間公司時,仍然適用。因為我仍然使用了相同的思維,客觀的評量自己是否真的非得離開?

在六年前,我進入這間公司的原始目標就是「有機會能為更大的軟體開發團隊做開發流程」,因為我上一間在新竹的公司軟體開發團隊規模只有 1x 人,比不上目前公司最多時的 3x 人。

但當我在這間公司的前部門完成進入的目標後,我的目標放大到「有機會能為更大的軟體開發團隊做開發流程」,只是這裏的「更大」,我指的是能跨越 Devision 到整個 Group 的 SW R&D、SQA 規模 1xx 人。

只是經過半年的沉潛觀察,當我確信目前 Devision 的 Leader 都沒有意識到組織協同開發的問題時,我知道自己的目標在未來幾年都沒有達成的機會,所以我動了離開念頭,希望能到下一個有機會實現「為更大的軟體開發團隊做開發流程」目標的地方。

「但為什麼不是別的部門?而是非得離開?」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你不調到其他的部門?而是非得離開?」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過去六年來,不是只有我,所有我認識有經驗的優秀軟體工程師或主管,都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間「硬體思維」的公司。而我目前的 Group 是整間公司最多軟體工程師的部門。

如果連目前的 Group 都沒有機會會軟體開發流程做更進一步的整合了,老實說,即使我到了其他 Group 整合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第二個原因是我才剛轉調到這個部門不到半年,依公司的規定兩年內都不能再轉調部門了。

「為什麼你確信在這個部門沒有達成目標的機會?」


你可以繼續問我「為什麼你確信目前的 Devision 沒有達成目標的機會?」

請大家看我的另一篇舊文《CTO的高度》。更簡單地說,目前的 Devision 就遇到類似我在文章內提到的情況:
以前我在部隊服役時,就聽過「少將班長」的趣聞。有些少將指揮官,嫌基層的內務差,就直接跳過了好幾個階層直接到基層去檢查內務,甚至親自示範如何整理內務。這麼作感覺起來很有效率,也直接告訴所有的人指揮官對內務非常要求。

但旅指揮官下有中校營長、上尉連長、中尉排長、下士班長,這項舉動等於擺明告訴所有的阿兵哥這些人都沒有我指揮官厲害?讓這些士兵懷疑主屬主官的能力,直接聽命於指揮官。

但後下面的士兵還敢聽從直屬主管的命令嗎?

反過來說,這些直屬主官在發現指揮官的命令有問題時,他們可以質疑指揮官嗎?

絕對不行!大家為了自己的車貸、房貸、子女的教育費,看在錢的份上,大家說什麼也得做出全力支持領導中心的樣子。任何一個敢提出質疑的人(像是我),都會被懷疑對組織的忠誠、以及對主管的信任!這類老鼠屎絕對不能存在!

因此,當我確認目前的組織就是一言堂,連「少將班長」的主管也不願意告訴他有問題的時候,剩下來我能思考的只是「可以去哪裏?」的問題了。

所以,「看不到個人職涯的未來」就是促使我離職的「推力」。當我的朋友推薦我新的機會時,我就選擇試試了。

「你不會恐懼嗎?」


離職前一天,我和主管吃飯時,他說「我很勇敢。我不但敢離開、而且我有本錢離開!」

我回答他,「人生就是賭博,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當下做的決定的結果。一直要到某一天,回過神來往回看,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當時是賭贏了?還是賭輸了?」

其實這句話我不是第一次說,也不只對他說,如果看過我文章的人都會時常在某些文章中看到我這麼說,例如這篇《敢做不同的選擇-寫給我的表弟光恩》。

如果我說自己不害怕,那是騙人的!只是當我驚覺自己待在一個地方、無法繼續以時間爭取更多有用的經驗後,我擔心自己若不在此刻離開,未來我恐怕就不再是我自己能決定去留了,這足以讓我害怕了!

所以我在自傳上寫:
前幾天我看了一手寫得棒的鋼筆字說「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我希望能在職涯中持續成長而願意改變,但其實我真正不敢做的事情是寄出履歷,因為我總覺自己離職缺要求還差一點,而忽略了自己的其他優勢。

可是,當我發現自己已經 41 歲,再不寄出履歷換到更有挑戰的工作,我可能就得一輩子待在無法讓我更進一步的地方了。


因為讓更我害怕的事,是發現自己喪失了嘗試的勇氣!那是我自認和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我連這點也失去了,我還是那個勇敢的我嗎?

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我發現「恐懼」往往只是自己的主觀想法,和事實的真相往往有段差距。就像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小羅斯福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演說的那樣,「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這表示我們真正讓我們恐懼的,往往不是讓我們恐懼的事,而是恐懼的本身。

要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不逃避地面對這些恐懼,接著去了解真正讓我我們懼怕的是那個部份!

嘗試的勇氣


說到「嘗試的勇氣」,就得提提我的新工作。

我在八年前看到了「oldsidney 學習筆記」這個 Blogger,這個網站介紹了一個我一直很想玩的測試工具:HP LoadRunner。這個測試工具價值數百萬,更別說是每年的的維護費用,所以我工作過的每間公司都買不起這個工具,直到我知道有個新職缺可以玩到這個夢寐以求的工具。在我拿到 Offer Leffer 後我向主管提了辭呈。

所以當我的主管了解我的新工作後問我「難道你不擔心自己從來沒有用過嗎?」

「沒有!」我笑著回答!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會的事實在太多了,遇到這類不會的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們,然後嘗試找到最好的學習路徑。

這時候,我想到的是過去十幾年一直鼓勵我的飛人喬丹說的:
我從未害怕過失敗。因為每個人在某些方面都會發生失敗,所以我能夠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沒有嘗試。
I've never been afraid to fail. I can accept failure, everyone fails at something.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對我而言,我從來就不會把沒有做過的事視為威脅,我反而認為那是讓我成長的機會!

我可以藉由這些新的機會,刻意培養新的技能與專業。

我當然可能失敗,但在這件事上我看到的是我可以得到什麼?如果我所能得到的,遠大於失敗!那我還需要害怕嗎?

更何況,最該害怕的就是僱用我老闆了,因為我可是從沒做過這類工作的新手!

既然我的新老闆都不怕了,我怕什麼?

最後,這個吸引我的工具和新職務,就成了促使我離職的「拉力」!

「推力」加上「拉力」,讓我在寫到這裏的時候已經在新公司報到兩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