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專科唸的是建築工程科,沒有修過「統計學」。所以我第一次接觸「統計學」是在服役後進入補習班補二技時才學到的,當時只有第一項體悟(寫在後文)。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從「統計學」中體悟的也越來越多。

關於常態分布(自然分配)
我一定要講一下我認為「統計學」中最重要的「常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常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以德國數學家卡爾.弗裡德里希.高斯的姓高斯冠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率分佈。

上圖是常態分布的機率圖,又稱為「68-95-99.7法則」或「經驗法則」:
- 深藍色區域是距平均值小於一個標準差之內的比率,約為全部數值之68.3%;
- 藍色區域+深藍色區域是距平均值小於兩個標準差之內的比率,約為全部數值之95.4%;
- 淺藍色區域+藍色區域+深藍色區域是距平均值小於三個標準差之內的比率,約為全部數值之99.7%。
其實「統計學」不只有「常態分布」,還有其他我已經忘記的二項分布、指數分布。但就光靠這個最普通的「常態分布」,就足以解釋我從生命中觀察到的現象。
一: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差別在努力!
我 27 歲的時候才在補習班上課補習考二技。每個課程我都有不同的感覺:學微積分最吃力,最喜歡上工業管理,上國文最輕鬆,上英文最認真。
直到我接觸「統計學」後,我才領悟有人說過「人的智商都差不多」的這句話是有統計學的依據。
按照「常態分布」,我的智商在三個標準差內的機率是 99.7%,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成績比別人差時,我評估可能是我比其他人晚接觸這些科目、再加上我不夠用功所致。
但我絕不能再用「我比別人笨」的理由做為我不夠努力念書的藉口。因為和大多數人相比,我既沒有特別聰明、也沒有特別笨!我就只是正常智商的人。
二:專注在重要的人身上
等我開始唸二技時,我白天工作、晚上唸書。在工作中,我發現有許多的同事喜歡和我合作,但有些同事在私底下就是對我有異議。
我自認已經很努力工作,但為什麼還是有人不認為、並曲解了我的努力呢?
為此,我失眠了好幾個夜晚,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天晚上,我在夢裏又看到了「常態分配」的曲線、又回想了一次機率值,我依稀記得自己還被被補習班老師嘲笑。但睡醒後一回想夢境,我就釋懷了。
喜歡你的人就像是分布的右半部,不論你努不努力,他們都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就像是分布的左半部,你不管多努力,他們還是不喜歡你。因為喜歡你的人就是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就是不喜歡你,不論你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濟於事。
所以,我不再花時間去討好所有人,也不想解釋什麼,轉而把關鍵的注意力放在對我真正重要的人身上,如妻子、兒女、家人、好友。
你喜不喜歡我,我一點也不在意!人生苦短,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這些不是文章裏的句子,而是生命的感嘆!
當你明天就死了,你那還會在意那些不喜歡你的人嗎?
三:每個人一生都會有不如意的逆境
除了工作外,有時候人生中就是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但了解了「常態分布」後,我體悟到每個人都會遇上不如意的逆境,因為「際遇」或「事件」本身是中立的就是會隨機出現在生命中,由人的認知來解釋成「順境」或「逆境」。
既然我在順境時不會問「為什麼我過得這麼爽?」所以當我遇到逆境時也不再問「為什麼我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它們就只是隨機出現在我們的人生中的事件。
「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我們將際遇視為「常態」,並不再問「為什麼我會遇到這個問題?」後,焦點就不在「我」身上,而是放在「問題」上。
我緊接著問的是「別人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然後我選擇用閱讀來解決我的逆境,嘗試從歷史故事、名人傳記、雜誌中發現前人遇過的類似問題,從前人的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這個方法有時候奏效、有時不管用!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問「為什麼是我?!」
「不是你,是誰!?」我父親如是說。
四:「命」也是常態分配,別再抱怨「命不好」
當我年紀越來越大,我發現其實不只是人生際遇,就連每個人的「命」也是常態分配。
我所謂的「命」指的是每個人的原生家庭狀況。只有極少數的人(小於0.15%),能擁以下這些「好命」之一:
- 出生於良好的環境(如:生在天龍國),
- 長得又美又帥(長得像劉德華或林志玲)、
- 父母又有錢(生在張榮發家)。
能同時擁有這些「好命」的機率大概只有 0.003375%。從常態分布來看,大多數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各自要面對的課題,這點只要看看社會新聞上為了遺產兄弟鬩牆就知道。
在認清這個事實後,我不再羨慕別人為什麼能生在比較「好」的家庭?為什麼別人能從名校畢業?
尤其當我看到有人雖身處比我更不利的環境、也能靠努力出人頭地時,我明白真正限制一個人發展的不是「命」,而是取決於每個人的觀念、想法,以及是否能與時俱進地的自我學習。
更尤其是當我聽到前美國總統林肯說「一個人要為自己三十五歲以後的長相負責。」我相信不只是長相,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後,我們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越小,個人的發展往往決定於自己手中!
五:靠預先準備,不靠運氣
我發現除了先天的「命」之外,連每個人後天的「運氣」也是「常態分布」。
在工作中,我發現有些人就是運氣夠好,每每遇到狀況都能化險為夷,還能遇到一個願意指導、重用的好主管,更能在對的時間進入某間公司(然後領到股票),這些都和運氣有關!
運氣好的人就像是分布的右半部,光是走路就能撿到錢(例如我哥)、每兩個月再中一下 200 元發票;運氣不好的人就像是分布的左半部,開車被別人撞還要賠錢(例如我朋友),工作的公司負債倒閉。
「如果我的運氣不是特別好」是我從小到大一直知道的事。以我來說,我自忖個人運氣應該是正負一個標準差內(有 68.3% 的機率),運氣雖不是特別好、但也不是特別差,偶爾還能中 200 元發票。「我該怎麼做?」
後來我決定以「做最糟的假設,做最好的準備」因應!
在生活中:我有 2 個鬧鐘,以避免其中一個突然壞掉讓我會睡過頭。只要有可能下雨,我騎車或出門一定穿雨衣、帶雨傘。晚上睡覺前,我一定檢查清單,確定明天會記帶寫好的功課。重要的約會、或考試,我一定提前準備、並提前到達。我不過度舉債,因為我假設自己可能下個月就會失業,備用金能支撐我過三個月。我走路出門,會選一個相對安全的路徑,有紅綠燈、沒有砂石車經過、視野良好...。
在工作中:重要的資料我一定備份、備份、再備份,所以我不會有臨時開不起檔案的情況。能提前進行的工作我一定先做,絕不在到期前一天才發現有臨時的變數。我一工作就買了保險,因為我假設自己一定會得重大疾病、和癌症。
我嘗試把想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負面影響都降到最低,因為我從不期望好運一定會降臨我的頭上。
六:懷有慈悲心
最後,學習了「常態分布」後,讓我有了慈悲心。
如果以「常態分布」來看人的健康狀況,就會發現只有少數人是很健康的(在最右邊的 0.15%),大多數人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健康的情況,屬於「亞健康」(中間的 99.7%);最後的這些人因為先天身心障礙、或遺傳疾病,而呈現「不健康」的狀態(在最左邊的 0.15%)。
了解了這個現象後,我雖然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如此安排,但我選擇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儘力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我也支持所有能幫助罕見疾病、生天身心障礙的法案,因為這些族群是整體的弱勢,無法為自己爭取權益。
只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幸運的「亞健康」的那群,這是一出生就決定的!
Jose’s Google+ profi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