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3

我會這麼辦-回覆讀者靜儀

讀者 靜儀 在《了解自己-4/4-善用人格特質》一文中留言...
一開始是因為查詢tutorABC來到這裡的,卻發現了解自己系列更值得我深思。

還真的沒有辦法知道自己要什麼耶...

感覺自己是個常識OK但是專業不足的人。
學生時代要打工要幫忙家計只好轉夜校6年,為了賺錢什麼都做。
後來父親意外領了殘障手冊,賣掉祖產還債,我用殘障減免撈了科大商設系日校來念。

應該是夢想成真了,我不用再汲汲營營,想著明天的飯錢在哪裡。
可是我卻被課業壓力及親戚人情給壓死了。功課跟不上那些應屆的同學們,親戚的種種要求讓我兩頭奔忙。
然後我開始憂鬱。

吃了兩年藥,渾渾噩噩的畢業了。
想要回到職場上,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快要30歲了...

我對活動的參予度高,但是意見的提出很容易退讓。
對人際關係的拿捏及應對有問題。(緊張造成過與不及)
當被交付工作就想要第一時間完成。
當某人提出意見時,下意識會思考其中的困難處,或是不易執行的地方。
過於專注在細節上,導致事情的大方向停滯。
相信總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但是對自己的評價不高。

我盡力鼓舞自己,卻總是成效不彰。

如果真的照書裡所說,天賦是學習不來,那我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寫的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不敢說一定對,但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Hi 靜宜


收到妳的留言,我既開心,又有些難過。

開心的是,真的有人認真地看我寫的這一系列冷門的文章。

是的,我承認這是一篇冷門文章,但我知道它也許它能觸動一些人的心,所以我還是花很多的時間寫了。

至於難過,是因為自己過去的這些經歷,讓我很容易體會妳字句背後的心境與感受-一些些戒慎恐懼,還有很多的無力。

我不是心理輔導人員,也未曾接受過諮詢的專業訓練,更沒有與人親近的人格特質(希望妳從文章中發現了這點),所以我知道自己沒辦法真的只無條件傾聽,不問問題,不批評,不責備,然後對妳提出具體的建議,最後幫助妳。

真的!這真的不是我。

我會做的,是寫下這篇文章,然後用別人的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然後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妳。

面對問題


一定是第一步。

不過當妳開始認真看完我的文章後留言,就表示這個文章給了妳很多的感觸,因而促使妳開始認真且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處境,然後有了很多的感觸。

這是好事。

在我身邊,有很多人寧願身處困境,也不願意踏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知道且認同目前的困境。所以妳踏出的這一步本身就是值得開心的事。

接受問題


這點其實妳也做到了!

只是妳還沒有真的完全體驗到:目前困境的「果」,是源自於多年前圓了想像中的夢後而種下的「因」。

這點,我想你應該有更深層的體悟,我就不多說了。

如果妳想回到職場上,我會建議妳開始想像妳想要的職場是什麼?

只有當妳了解未來你想要的「果」時,妳才會知道應該花多少的時間種下什麼「因」,也就是現在該做些什麼事,讓你在過些時候達成目標。

至於妳想要的職場類型,我認為如果不是從自己的人格特質出發,多半也會不切實際,因為那是想像中的,而非適合妳的,這些原因我都寫在《人人都需要第二技能?》了。

這點,請妳自己幫助自己去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就像我在《十里馬》一文說的,因為沒有人是妳肚裏的蛔蟲,自然只有妳才能幫助自己了。

倘若妳已經做了相關的測驗後,也許妳可以寄給我一些資訊,我能提供些許的個人看法,但我不能保證一定有用。

處理問題


除了想像適合自己人格特質的職場,還有一件同等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成功故事!

因為妳說自己: ...意見的提出很容易退讓。
對人際關係的拿捏及應對有問題。(緊張造成過與不及)
...
我盡力鼓舞自己,卻總是成效不彰。

從第一點來看,我看到兩種可能,一是妳可能很在意別人的意見,二是妳可能不太有自信。但從最後一句「鼓舞自己」來看,我推敲是後者的機率更大。

就我了解,鼓舞自己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負面型的,如:「我不想讓人看扁」、「我不想要輸別人」;第二種是正面的,如:「過去某個難關我都順利通過了,這個也同樣可以。」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正面」的力量效果最好,這也是我認為妳欠缺「成功故事」的原因,因為缺少「成功故事」的空洞鼓舞,就像想從空的壺中喝到水一樣不切實際。

我的成功故事


是我在準備考二技過程,運氣好選到了好的任課老師,然後每個星期都很認真的上課,很認真的整理筆記,練習老師指定的題目,然後在考前一個月每天花10小時勤做考古題,重覆練習考試技巧,然後在最後的正式考試中,一舉中的。

但其實在此之前,我的人生從沒出現過任何的「成功故事」。國中畢業後為了念建築科所以我選擇重考,所以多花一年念國四班;而我的首次二技考試四科總成績加起來不但只有100分,第一天考試我甚至還忘了帶準考證;我在補習班的幾次模擬考成績,連補習班內的前一百名都排不上。

但因為過去的這些「失敗經驗」讓我學會不因此氣餒、喪氣,反而更認真按自己的步伐學習,並誠實地一題題地搞懂那些我不懂的題目。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甜美的,我考上了該科系的最好學校。好到連我的某個本科系的補習班同學,在電話中聽到我的成績後,都生氣地掛了我的電話。

我的另一發現


此外,我又從統計課、與這次其他同學的考試成績體會到,大多數人的智力、能力都差不多。

所以我發現,當我學不會某件事時,我所想的「我是否用了對方法,所以才遇到困難?」而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智力」。

自此之後,每當我在學習新事物、或工作上遇到困難時,我都會回想自己曾經歷過更艱困的難關,並自問「是不是沒用對方法,所以才遇到困難?」

說實在的,我沒有辦法幫助妳建立自己的成功經驗故事,因為我從自己的「成功經驗」中發現,成功故事是建立在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之上,如同我發現「大多數人的智力、能力都差不多」一樣。

這點沒有人能幫得上妳,也只有靠妳自己才能找到、或建立屬於自己的「成功故事」,讓你在失意、沮喪時,依靠這些成功經驗讓你不致被自己打倒。

放下問題


當妳依序做完前面三項後,「放下問題」是最後一個步驟了。

過去的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觀看這些所謂「失敗經驗」的看法,因為過去的失敗經驗,都提供了未來成功的養份。

我認為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的失敗,才能幫助你在未來做出正確決定。這個部份我已經寫在《認輸才會贏》一文,我在這裏就不再多說了。

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能力都不同,但既然已經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處理問題,最後,妳只得把這些問題放下。

我還要不厭其煩地再說一遍,「做人,何必為難自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