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的比喻
是「各種學問就像各種菜或食物,碗盤刀叉筷子就是工具,但是最終還是要用嘴巴吃下去。吃的太快不消化,就像學習求速成沒好結果是一樣的。」
我其實同意他的看法,但我又覺得他的想法沒有搔到癢處,而且我也同樣不認為碗盤刀叉筷子是影響不消化的因素,吃的太快才是!
所以以下的文章只是補充一些地方他可能沒有說清楚的地方。
他的重點
在於:「學問」就像各種「菜或食物」,吃的太快會不消化。
但其實,他沒有說到的重點是:在學習時,什麼才能幫助我們學習,以避免學習消果不佳?
我的看法是:思維。也就是幫助我們看待學問的方法。
怎麼說呢?
在Murphy書房《[閱讀筆記] INSIDE-OUT 由內而外、從心開始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文中,提出了作者柯維博士一個觀點:
The way we see the problem is the problem.
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把這個邏輯變一下,將「問題」變成「知識」:
The way we see the knowledge is the knowledge.
我們看待知識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個知識。
所以,循著這個思維,你就不會對有人寫出像《如何閱讀一本書》之類的書訝異了。
重點在於看待「知識」的態度、方法
如何看書本身也是一種學問,如同我們看待「知識」的方式,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巧、或方法。
所以這個時候,「知識」本身已經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看待「知識」的態度、方法。我甚至認為學校和家長應該要著重在這個部份,盡可能協助小孩理解看待知識的概念,而非只是教導他們背誦知識本身。
尤其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每年、每季,甚至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幾乎不可能只靠學校所教導的領域知識就能闖蕩職場(更何況學校教的還有可能一出社會就過時了),所以得依靠能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建立與其他人有所區隔的獨特性,才能與其他人竸爭。
就像波特(不是哈利波特)、大前研一,他們所憑藉的並非只是他們的天資(當然他們其實也挺聰明的),而是他們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建立自己面對陌生知識的態度、與學習的方法。
我認為,這才是他們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要學習的。
但是
每個人的資質、學習速度、學習方式都不同,因此,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非常重要!
不過這篇文章,並非要討論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每個人都得要先有所體會,而且得靠自己找到這個方法!
用FireFox看你的文章很吃力,字體顏色跟背景顏色太接近
回覆刪除To Angelo,
回覆刪除不好意思,確實如此。
因為我才剛改到這個Template,所以,正在慢慢的調校參數當中。
《Murphyの書房》搬家囉, 《[閱讀筆記]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由內而外、從心開始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Inside Out》的新位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