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你可以相信什麼媒體? Why you should not believe the media?

這篇文章是2010年台北市長選舉前,我參加了一個聚會,談到了當時花博一公尺水管700元的事件。

討論的朋友一直要我相信這其中一定有貪污或不法,但我一直用「假設」的前題來回應他的問題。

因為當天的時間有限,我的表達能力也有限,雖然我一直解釋但對方就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用「假設」來回答他。

我曾經在《桃色風雲搖擺狗》一文中表達了「每個人都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論點,並且在文中也表達了對媒體報導內容的不信任。

另外,從台灣多數媒體的眾多行為,也同樣表現出不能讓人信任,有那些行為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所以我就藉這篇文章把我的完整論點說出來。

媒體只有一種立場


我認為媒體應該就只有一個立場:就是作閱聽大眾的眼睛和耳朵。告訴閱聽大眾昨天、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件。

但台灣的多數媒體卻往往預設了自己或閱聽大眾的黨派顏色,以致於報導的內容觀點偏頗、選擇性報導、不完整報導。

再不就是加入了太多記者個人的描述、甚至加入最近流行的置入式行銷,以致寫/報出的新聞變調、走味,離事實有一段距離。

觀點偏頗


我所謂的觀點不偏頗,至少應作到陳述兩方意見,讓閱聽大眾知道目前事件的進展。

有時甚至可以加入第三方意見,從他山之石或專家意見,以評估事件對未來的影響。

但是現在的新聞,不但作不到第三方意見,連兩方意見都作不到,以致閱聽大眾所看到/聽到的新聞角度並不完整。

一旦角度不完整,閱聽大眾所看到的就再有看不到事件的全貌了。

選擇性報導


媒體應該是不論新聞的性質、大小,一律都要報導。

但現在媒體卻因為某些的原因,主動的替閱聽大眾篩選、過濾了新聞,以致於閱聽大眾的觀注焦點被轉移到其他的新聞,反而忽略了其他對他們可能更重要的新聞。

不完整報導


目前的媒體競爭非常的激烈,以致於一有什麼新聞,還沒求證齊全就刊登出來搶獨家、頭條。

但不完整的資訊,固然讓閱聽大眾知道有事件發生了,但有限的資訊卻容易讓閱聽大眾誤導、誤解新聞容。

標題殺人


為了吸引閱聽大眾的目光和耳朵,記者的新聞標題越下越聳動,甚至有記者把片斷的事實或是某個人的支字片語作為新聞標題,而不是完整的論述。

如果閱聽大眾讀完新聞內文後,當然會知道文不對題,可大多數人不一定會認真讀完每則新聞的內文,反而會因為標題而被誤解了新聞內容。

媒體不可盡信


就我來看,符合上述條件的媒體根本屈指可數,因此我根本不會認為看完媒體的報導後就足以瞭解事實的真相,自然也不相信媒體報導的事,當然更不會因為報導內容而遽下結論,這是我用「假設」來回答朋友的原因。

對我而言,除非事件發生在我眼前、或是雙方當事人就在我面前說明、解釋,否則我根本不相信我從媒體看到、聽到的內容就是事實。

當然,我也不會認為沒有報導出來的事,就表示沒有發生。

既然不能認定是事實,我就認為是「假設」。所以如果要繼續討論,只能以「假設」的前題下進行。

我推薦的媒體


我相信並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是不好的,以下是我自己每天必看的公民新聞網站,我也會持續更新這個列表。
  1. 外交學者
    這個網站介紹了東亞個國的重要新聞及其評論,非常值得一看。
  2.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這是由一群對新聞有理想的工作者所成立的一個網站,提供另一種不同的新聞。
  3. 大紀元電子報
    這個是少數敢報導的非政法正確性新聞的媒體:包括中國人權迫害。
  4. 風傳媒
    它們自稱是「一個有國際觀、專注揭弊、觀點犀利批判性的新媒體!」

我引用「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刊宣言」裡的話作總結:
我們深信,台灣是能夠達到「用自由當邊界、以包容為領土,凡有生命皆是子民,實行自然主義、信奉平等」境界的國家。在那之前,需要有致力於公共報導、能給台灣更多正面力量的強大媒體,扮演促進不同族群理性溝通、海內外同胞同心互助的角色。
是的!當台灣的大多數閱聽大眾開始決定自己要聽什麼?要看什麼後,這些閱聽大眾才會依照他們所得到的資訊,改變他們的行為。台灣才有可能有「用自由當邊界、以包容為領土,凡有生命皆是子民,實行自然主義、信奉平等」的一天。

至少,我是一直這麼相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