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即使是對離「年輕」很久的人,用心看了也應該會有收穫的。
請注意:以下的內容充滿了積極與正向,適合樂觀的人閱讀,如果你排斥鼓勵人正向的勵志文章,請勿繼續閱讀。
我得承認
我早就計畫寫一本與這本書類似的書。
所以我嘗試在這個部落格的「了解自己」標題中,寫下我個人的經驗、和自己觀察成功(失敗)人仕經驗的文章時,就是希望藉由這些文章,能讓比我年輕的朋友看過後,能更少走一些路。
沒想到我的文章才沒寫幾篇,光看完他的前幾章,就發現我後面想寫的文章也被寫出來了,讓我有一點氣餒,但孔子也說過「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許多事物背後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從好的一面來看,雖然我的年紀大約只有嚴長壽的一半,但能與他的部份觀點一致,我也很高興了。
從書的架構
可以看出嚴長壽想要告訴年輕人關於自己經驗的思路:
- 第一部 做自己生命中的天使
- 第一章 發現自我的潛能:
- 第二章 從思考延伸你的觸角
- 第三章 尋找優勢?放大格局
- 第四章 與整個世界溝通
- 第五章 熱忱!熱忱!熱忱!
- 第六章 自療
- 第七章 尋找讓自己安心的工具
- 第八章 體會工作的真義
- 第九章 學習過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 第二部 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 第十章 伸出你的雙手
- 第十一章 擁抱天空下的星子
第一章 發現自我的潛能
對一個已經在水中載浮載沉、快要溺水的人,要怎麼救其他人呢?他一定得先救自己,才能再救別人。
但在自救之前,你得先知道「自己是誰」,因為你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貓?是狗?還是豬?這樣你才能用最有效的方式自救。
如果你明明是怕水的貓,卻又認定「勤能補拙」硬要到河裏游泳,就只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即使你學會了游泳,也只會是「游相」難看的貓,連金魚都游得比你好,而且他還不用換氣!
簡單地說就是「人要先了解自己,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才會有傑出的表現」。所以,我寫了一篇《千里馬》,就是要說明這個道理。
但根據我的觀察,光是這個最簡單、也最基本的一點,就有很多人作不到。
作不到這點,想要作到後面的事,無異痴人說夢話。
第五章 熱誠、熱誠、熱誠
難道他(九孔)直的願意被羞辱(被王偉忠要求演蚊子)嗎?當然不是,而是對他們來說,對這份工作的熱忱,超越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無論是體力上還是心智上的勞頓。
因為熱情、因為他們熱愛演藝工作,使他們接受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磨難與試煉。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如果你在忍,表示你工作的熱忱還不夠大。
無論從事那個行業,光有能力還不夠,光是夢想也沒有用。有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的熱忱,才是工作成敗最重要的關鍵。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中,光是能正確了解自己的已經不多了,遑論真的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
既然沒有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又怎麼可能投入超出其他人的熱情?既然缺少大量的熱情,又怎麼願意投注大量的心力在工作。
欠缺熱誠的工作,又怎麼可能會有成就?所以我寫了《主場優勢》這篇文章來說明。
能懂這個道理的人,又更少了!
第八章 體會工作的真義
我看到很多年輕人懵懵懂懂,就這樣被父母師長引導著去考公務員。
考試之前,很多人忘了問自己:...我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嗎?我樂於為大眾服務嗎?即使工作單調瑣碎,也能從中找到創意樂趣?雖然工作朝九晚五,我的鬥志卻不打烊?
心態不改變,生命就是一攤死水。
你把格局放多大,工作的意義就有多大。你必須要用熱情投入,才能成就工作的價值。
這讓我想到《郭台銘的鴻海帝國》中郭台銘的比喻。
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四千年前當種子掉到泥土裡時就決定了。
因為它長在空曠的地方,不是在西門町,他要耐得住風寒和寂寞。
神木之所以成為神木,是在那時候就決定了的, 絕不是四千年後才知道!
另外,嚴長壽還認為:
工作的意義不在職位、頭術、和金錢的追求,而是讓自己能在工作中獲取個人才能的充份發揮,並影響他人,進而提昇公司或社會整體的進步。
能在工作中得到滿足與成就感的人,乃是因為他尊重並熱愛自己的工作。而要能持續地熱愛工作,就必須確立工作的正面意義。
這讓我想到《QBQ》中所說的「不再改變他人-->先改變自己-->修鍊自己的想法-->問比較好的問題-->付諸行動-->進而改變現狀」。

第九章 過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現今的社會,每個想讀大學的人都可以如願,學士修完了修碩士,碩士畢業了再修博士。碩士博士越來越多,開見大家表面的學識程度好像都提高了,但是學校並沒有他們學習到在社會謀生的基礎和能力。
問題在於你將眼光放在哪裡,放在世界更高的舞台上,你才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把眼光鎖在一個島上,用任何分數都考得上大學的低標看自己,那一紙文憑又能有什麼憑藉呢?
是的,這是個「學歷」不等於「學力」的時代!
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不該只是為了獲得一張文憑,因為文憑並不是「競爭力」的唯一表徵。
真正的競爭力,不是只包括學歷,還包括更多面向的東西,包括:對自己的了解、興趣、熱誠、行動,這是嚴長壽的這本書的章節安排所想表達的東西。
所以,嚴長壽才在這部的最後一章提醒大家,對於這些已經具備上述條件的人而言,都不能保證他們未來的人生就一定不平凡,更何況是不完全具備這些條件的人。
重點是要了解自己,並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且盡情享受發揮潛能的過程,能作到這樣也就不平庸了。
但又能了解這個道理的人就更少了!
我個人衷心的建議
看完這本書後,請大家開始了解自己,並盡情地作自己。
因為這件事的重要性,遠超過你念什麼科系、作什麼工作。而且這些投注的時間精力,在未來都會以數十、數百倍的回收,就看你自己現在如何選擇。
現在的你也許不喜歡自己目前的處境,但請別忘了這個處境是自己「過去」的選擇,配合環境變化後的結果。
如果你想改變未來,就得在現在就作出正確的決定,並搭配環境變化與時間的發酵。
你可以選擇投入一個現在熱門、而且可以賺比較多錢、但自己不喜歡的行業;但你也可以選擇一個現在一點也不熱門、而且賺得比較少錢、卻是自己非常喜歡的行業,然後因為正向循環,讓你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這一切,就看你如何決策,千萬別忘了你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的。
很棒的觀點,值得參考!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