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2

生長痛

最近一連幾天,女兒在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大哭。

根據太太細心詢問後,女兒才哭著指自己的小腿脛骨和腳板說痛。

但我們仔細看她的腿,既沒有外傷,也沒有紅腫,女兒也沒有發燒,為什麼會痛呢?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突然想到:很有可能是「生長痛」。

後來太太要我去擰了熱毛巾幫女兒熱敷,又安慰了她一下,大約15分鐘後女兒就又自己睡去。

雖然我們還沒帶女兒去作更詳細的檢查,不過,我就先上網找生長痛的資料除了和大家分享。

「生長痛」的癥狀


多發生在2-12 歲的學齡前或學齡兒童身上,每次疼痛的部位都不很固定。位置可以從大腿前面、小腿後面、膝部後面,但不會影響到關節,有時也會發生在足部,上肢也會發生,不過多和下肢的症狀合併出現。通常是雙側出現,也發生於單側。

發生時間通常在傍晚以及夜間睡眠時發作,因此會干擾到孩子的睡眠,但常到了早晨疼痛就緩解,起床後又能正常活動,只有少數可能會痛到影響日常的活動。

發生疼痛的部位也無任何異常紅、腫、熱的狀況,但可以經由按摩、熱敷、安慰,或吃點止痛藥,約十分鐘至半小時後就能安然入睡。發作的頻率是陣發性的,通常數天或數週發生一次,而且有可能會持續數周或數月之久。

通常帶小孩去看醫生時,小孩已無疼痛,照X光或驗血也查不出任何異常,只如道小孩長大後,就不再發生。這類疼痛,在經詳細問診及檢查,排除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後,稱之為「生長痛」。

生長痛的可能原因


實際發生疼痛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雖然好發在成長中的孩子,但疼痛卻並不一定是生長所造成的。

因為真正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如:十二歲至十八歲期間),發生疼痛的機率並不特別高。此外,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都發生在生長快速的位置。

一般認為,可能是因為骨頭長的較快而肌肉較慢,彼此生長的速度間未能協調所致。此外,肌肉疲乏或過份使用,輕微的骨骼或姿勢的異常也可能是生長痛的原因之一。

生長痛的發生率會隨種族不同,根據對學齡兒童的調查顯示,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學童都曾有過生長痛,而且女孩發生的機率略高一些。

另外,三分之一有生長痛的孩子,常合併有其他反覆性的頭痛或肚子痛的情形,因此有些研究認為情緒以及心理方面的不適,可能也是造成生長痛的原因之一,但這個看法並沒有獲得大規模研究調查的證實。

生長痛的診斷


醫生通常在評估生長痛時會考慮以下的問題:
  1. 疼痛多久發生一次
  2. 發生在什麼位置?只限於一腿?疼痛的部位固定?
  3. 每次都發作在什麼時候?白天也會發生?持續多久?
  4. 有什麼樣的情形可以緩解疼痛?
  5. 疼痛是否影響到孩子的日常活動,睡眠,是否出席學校的活動?
  6. 是否有反覆的頭痛或肚子痛的症狀?
  7. 是否有其他相關的症狀,(如發燒,體重減輕,紅腫熱的現象,或易倦怠)
  8. 是否最近有感染?(如病毒性、或鏈球菌的感染)
  9. 最近是否有運動的性質或運動量的改變?
  10. 是否有家族史?(如鐮刀狀細胞貧血,風濕免疫疾病,或代謝性疾病)
  11. 是否有外傷或是家暴的可能?

診斷的方式通常是靠臨床理學檢查,並和感染、骨骼或血液腫瘤、創傷(通常是過份使用或壓力性骨折)、骨骼壞死、代謝性疾病、鐮刀狀細胞貧血、風濕免疫疾病、血管灌流性不足等等問題作鑑別診斷,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後,才能診斷為生長痛。

和生長痛病癥類似的疾病


疼痛部位只限於固定一個地方,且局部有紅腫壓痛感,表示患部可能有發炎、細菌感染、骨骼關節炎或者骨折。

疼痛部位只限於一個地方,雖無紅腫壓痛感,但小孩走路會跛行,並且延續好幾天,表示患部或其他相關部位有腫瘤(例如骨樣骨瘤)、骨折、扭傷或其他病變(例如幼年型髖部股骨頭壞死症,常引起膝部酸痛)。

原發性的骨骼腫瘤也會有夜間疼痛的症狀,但和生長痛不同的是,通常腫瘤的疼痛多為單側發生,有時可以摸到腫塊。

血液方面的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初期也會以關節痛症狀來表現,不過通常會合併有全身性的症狀,例如發燒、體重下降、蒼白等等。

若有皮膚方面的變化,則要考慮一些風濕免疫性疾病(如皮肌炎、紅斑性狼瘡),或者感染(如梅毒)。

如果有關節活動度受限、關節腫脹,伴隨疼痛和僵硬,則應該考慮風濕免疫性疾病或骨骼關節方面的問題。

神經學檢查若有異常,要考慮脊髓腫瘤的可能性。

若是有淋巴節腫大或脾臟腫大,則要考慮血液方面的疾病。

實驗室的檢查則可考慮全血球計數及分類、紅血球沈降速率、C反應蛋白、以及X 光攝影。

有任何疑問時,可帶小孩一起去看專科醫師(骨科或小兒科醫師),以獲得正確的醫療資訊和適當的治療,以避免把長瘤、發炎、骨折外傷所致的疼痛也當成生長痛,延誤了治療的良機。

生長痛的治療


如果確定為生長痛,在醫學上是不需要吃任何藥物、或做任何處置的。

可給予家長或小孩心理建設,告知他們不必擔心,因為發作後十幾、二十分鐘就自然會恢復,也會隨著時間而自然消失,將來也不會遺留任何後遺症。並可施以安慰、局部按摩、或毛巾熱敷,使小孩的心理得到關懷及安全感。

通常停止日常的活動並不能預防生長痛。在小型的研究發現,肌肉的伸展操對於有生長痛的孩子,在急性發作時可以有較快緩解疼痛的效果。

在藥物方面,可以使用阿斯匹靈,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等等。

對於一週發生四次以上生長痛的孩子,有些專家則建議,可以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來作為預防,此外,也應接受定期的追蹤以評估整個狀況。

如果有疼痛程度或頻率加劇的孩子,則需仔細的做更進一步的評估。


  1. 台大醫院黃世傑生長痛(Growing pain)
  2.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教授兼副院長施俊雄生長痛
  3. 李品慧生長痛
  4. 康健雜誌:當孩子喊痛 是生長痛,還是自體免疫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