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4

《解剖鈴木一朗》和《鈴木一朗:20歲的挑戰》

二十歲的那一年你在做什麼?正在繼續求學?還是已經出社會工作?對鈴木一朗來說,1994年那一年,絕對是永生難忘:
P.72
因為在這甫邁入成人的一年裡,他樹立了多項日本職棒新記錄,成為日本職棒球迷心目中新一代的英雄。
鈴木一朗的記錄,請看記錄,我這裏就不多說了。

在中外所有的職棒明星中,我唯獨喜愛鈴木一朗一人。為了了解他,我借了兩本書:《解剖鈴木一朗》和《鈴木一朗:20歲的挑戰》。

不論你喜不喜歡他,這本書的內容都能幫助你去了解鈴木一朗之所以能成為Ichro。因為當你了解鈴本一朗除了天賦之外,他的努力不懈、精神毅力堅強後,就不會對他能在日本、美國職棒史上留下傲人的成績感到意外了,甚至會覺得他能在20歲出名是理所當然了,因為這個過程絕不是一蹴可幾的。

老實說,我對Ichro的成績的興趣不大,我最大的興趣在於如何成為Ichro,這也是本文將著重的重點。本文中大部份引用的文章,除了特別說明外,都是《解剖鈴木一朗》的內容為主。

Ichro


是鈴木一朗進入日本職棒後,他的教練為了讓別人對他有更大的印象,為他所取的「藝名」。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特的人,是因為他是被獨特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而培養他的人,正是他的父親-鈴木宣之。

如果這個世界要再出現像Ichro這樣獨特的人,那就得再有像鈴木宣之這樣對小孩有長期培養的耐心、愛心的父母,不然,真的很難!

塑造一個環境


當鈴木宣之知道次子鈴木一朗喜歡棒球時,他開始為一朗塑造可以打棒球的環境,而且是在一朗不知不覺、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

光是這點,就是現代的父母應該學習、也必須學習的。

在小學三年級前,加入社區的棒球隊前,都是鈴木宣之在陪一朗在居家附近的空地玩棒球。直到三年級後,一朗才正式玩棒球。但因為社區棒球隊只有到星期天才會全員到齊,所以一朗要求父親一同練習,開啟了鈴木父子日後長達一對一的棒球練習,直到一朗住進高中的棒球宿舍為止。

這段期間


鈴木父子到底作了那些練習?
P.7
在每天的下午三點以後,...鈴木宣之會開車接下課的一朗到附近的伊勢山球場練球。

...下午的練球活動是從投球練習開始,先投五十球之後,再進行打擊練習。因為只有父子二人,無法作正規球隊般的打擊練習,所以,便由父親宣之托球給一朗打擊。

...小學三年級至小學六年級的四年期間,鈴木宣之每天托一百八十個到二百個左右的球,讓一朗打擊,...在這段期間,鈴木宣之小心翼翼地不讓一朗受到任何身體上的傷害,...而年少的一朗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超出普通小朋友之上的集中力和正確的掌控球棒方法。

打擊練習完了之後


接下來就是守備練習。一朗最感興趣的就是投手守備練習。
P.9
少棒投手所站的投手丘到本壘板的距離只有16公尺,在這麼近的距離內,鈴木宣之開始對兒子展開守備練習,其猛烈的擊球如暴雨般毫不留情地向一朗襲擊,「巨人之星」漫畫的情節,在伊勢山球場真人演出。

投球練習的程果是讓一朗一昇上豐山中學時,二年級就轉任投手,球速在130公里左右,一直到高二發生車禍前,一直都擔任投手。

守備練習完之後


P.10
鈴木父子再度踏上征途,開車前往同樣位於豐山町的「空港打擊練習場」練習打擊。

使用強力的彈簧,及在本壘板往前兩公尺的打擊練習場練打快速球的結果,鈴木一朗練就了超凡的反射神經,而父親「絕不打壞球」的訓示,更培育出鈴木一朗的過人選球眼力。

到國中畢業為止,鈴木一朗總共經歷了連續七年前往打擊練習場練打擊的生活。

除了技巧的練習


父親鈴木宣之也長期訓練獨立思考。
P.21
會造成一個大男人被動、碰到突發狀況時無法當機立斷的主要關鍵,就決於人格形成的中學時期,是否曾接受獨自思考的訓練。為預防這種情形發生在鈴木一朗身上,鈴木宣之堅持中學時代的鈴木一朗除棒球打得好之外,書更要唸得呱呱叫。

在這個過程中,高中教練中村豪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P.22
他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讓選手自行去設想監督(編按:教練)希望我怎麼做,不過,中村豪再三強調,他絕對不是放任主義者,他是要訓練學生自行思考的能力,而自己則扮演在一旁默默督導的角色,「默默在一旁注視督導」,這一點和鈴木宣之的觀念不謀而合。

上了高中後


鈴木一朗有的是更多的練習量
P.26
除了球隊規定的集體行動外,鈴木一朗很不喜歡在人前練習,因此,當球隊的訓練結束吃過晚飯之後,他就自己一個人在操場跑步或做重量、揮棒練習等。

而這樣的努力結果也的確為鈴木一朗帶來相當好的回報,為同期四名投手唯一踏上甲子園球場投手丘的人。

直到高中二年級春天的一次車禍意外,改變了鈴木一朗的一生。
P.27
因為這次車禍的影響,鈴木一朗的投球姿勢完全變形,速度也慢了將近十公里,因此,二年級夏天參加甲子園大賽時,鈴木一朗已不再擔任投手轉而任外野手。

我自己認為,少了投手的訓練量,反而讓鈴木一朗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打擊之上,讓他的訓練集中於打擊能力的提昇,或許這才是高中之後,他的各項打擊成果能更上層樓的背後原因。

接下來的發展,就是你們現在看到ichro發光、發熱的表現,從他1994年上場到同年9月打破日本職棒記錄的過程,全被寫在《鈴木一朗:20歲的挑戰》一書中,我就不多說了。

總結


父親鈴木宣之的教養方式,作者歸納了十六條,我列舉了重點:
  • 隨時觀察孩子、了解他們的希望
    所以父親才可以看得出來兒子喜歡棒球
  • 只要孩子想作的事就讓他去作
    支持兒子的決定
  • 作事不能半途而廢,要有持續力
    加強兒子的決心與毅力
  • 該花的錢要花
    讓兒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最好的營養和訓練
  • 父母和孩子的肌膚接觸遠比言語表達重要
    透過身體的接觸(按摩)以減少心靈的距離
  • 經常對未來抱著希望
    讓小孩學習正面思考的重要性
  • 對孩子有要求一定要把他拉到身邊好好溝通
    讓兒子知道父母對這件事的重要性
  • 與其用嘴巴說不如用行動表示
    言教不如身教

我的體會


從作父親的觀點來看前一段教導孩子的原則,就對鈴木一朗能成為Ichro,一點也不感到訝異,甚至認為那是理所當然。

我想起《郭台銘的鴻海帝國》中郭台銘的比喻。
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四千年前當種子掉到泥土裡時就決定了。

因為它長在空曠的地方,不是在西門町,他要耐得住風寒和寂寞。

神木之所以成為神木,是在那時候就決定了的, 絕不是四千年後才知道!

是的,當鈴木一朗出生在鈴木宣之家中的那一刻起,未來要作什麼,其結果就注定與人不同了。

雖然,我在《世界不是非A即B-回應Mock《即使被騙,人生也比較有趣!》》中說
...不能強求6000公斤一定要有6000公斤的收穫,因為結果「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但對於教養小孩這件事,我可是始終相信《詩篇126:5-6》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因為,我們從Ichro的身上,看到了印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