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8

《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 2》讀後心得

為了看這本書,在圖書館預約了一個多月,終於入手。還沒看完,就先買了三本送人!


一開始看這本書


我還滿興奮,因為這本書是作者自己研究中醫最古老且著名的醫學經典《皇帝內經》的心得,作者認為:
《皇帝內經》的內容就像現代電器用品的「使用手冊」。

通常「使用手冊」是產品設計者才有能力寫的,內容包括
  1. 「系統概述」
  2. 「系統概述」、「使用方法」
  3. 「可能出現的故障」
  4. 「維修手冊」

四個主要部份。《黃帝內經》的內容正好含蓋了這四個部份。

這樣淺顯、易懂的敘述方法比喻,讓一般人在一開始看這本書時,就能很容易地了解、並接受這本書的內容。

和《人體使用手冊》相比


作者繼續強調「我們的身體在適當的時候,會自行進行修復」的觀念,同時繼續推廣「一式三招」和「兩個重要觀念」。

所謂的「一式三招」是:
  1. 敲膽經
  2. 早睡早起
  3. 按摩心包經
「兩個重要觀念」是:
  1. 生氣是慢性病最主要的根源之一
  2. 保持潔淨的腸胃

另外,作者在本書中又提出了兩個新的見解:「出現不舒服的現象並不一定有病,而沒有症狀也並不表示沒病」。

不舒服的症狀不一定是疾病


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因為作者認為「我們的身體在適當的時候,會自行進行修復。」

在修復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適的症狀出現:心悸、血壓高...,症狀隨修復的臟器不同、也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有差異。

但所謂的「西醫」卻認為這些症狀是一種「病」,轉而去治療這些「病」。殊不知這些所謂的「病」很有可能只是表現出來的「症」(末),實際上該治療的應該是病因(本)。

本末倒置的結果,「西醫」不但沒有幫助到身體解除病因,還可能阻礙了身體進行修復。例如:現代醫學將「高血壓」視為一種病,卻不去了解「高血壓」直正形成的原因,而會開降血壓的藥給患者,影響了人的自瘉機制。

但實際上每個人有高血壓症狀的原因並不同,但「西醫」卻只能用少數降血壓的藥來「治療」,殊不知「高血壓」可能只是身體的某些好轉、或是其他臟器受損的症狀之一。

沒有症狀並不一定就沒有病


是作者提出的第二個觀點。因為作者認為「當我們身體的血氣旺盛時,某一些身體的症狀會被隱藏,直到身體無法承受時、會經過一段休息後才會顯現。」

這可以從我們在一段假期的後期時,會感覺到越休息越累看出,因為當身體不需要再將氣血集中於活動時,就能依照季節(夏天和冬天休復的臟器不同)、嚴重程度,開始將身體的能量集中修復身體受損的臟器。

質疑


作者在這本書中,也提出了對「西醫」質疑。

他認為「西醫」的基礎是「人體解剖學」,(這可以從醫學系的學生養成過程得以了解),簡單地說是研究死人。但人是活的,人體中有許多的現象只存在於活人身上,例如:一直難以用現代儀器測量的「脈象」。如果把研究死人的方法來詮釋活人的現象,實在有些牽強。

我自己


是非常地認同作者所提出的「中醫」觀點。因為,這些觀點都是經過先人長時間觀察、記錄、彙整後,所提出的一種系統觀點。

而且,我實在無法認同西醫將人分成一個一個的組件來看的邏輯、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如果那個組件故障了就修一修,真的沒法修了就摘掉或換一個新的,那人和車、機械又有什麼差異呢?

但對「中醫」而言,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這可以從早期的「中醫」被歸屬在屬於玄學的「五術」中看出。因為「五術」之所以叫術,是因為這些類別的知識的描述方式,和其他的知識不同,很難有固定、能被訴諸成文字的原則邏輯,所以不容易學習,才被稱為「術」。

但「五術」背後的精神是「五行」,透過「五行」演釋出的「天干、地支」可以解釋一個人的遭遇,這是「八字」;而透過「五行」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就是「中醫」的前身。

在過去,可以透過內五行(生辰八字),去了解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如何、容易出現那些症狀;也可以透過外五行(時節)對內五行的影響,以解釋在什麼樣的季節中那些五行的人容易生病。時至今日,有一些中醫師仍然可以將五行的精神應用在看「八字」上,原因就在於「五術」背後的「五行」原則是共通的。

當然,這本書講的內容並不包括我上述說的這些,但我想表達的是現代西醫是有其侷限,而中醫卻能補足西醫的不足。就像作者所說:
這種五行概念的臟腑運行理論,就像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在證實之前的假設模型一樣,需要科學家繼續努力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實證工作。在當前所有慢性病的原因都「不詳」的年代,這種研究方向比以「反向工程手段」為主的現代醫學更科學,也更有機會找到人體的真相,發展出真正的疾病防治技術。

我的收穫之一


「細嚼慢嚥」。

本書以中醫的觀點解釋了「細嚼慢嚥」對身體的影響,讓我每次在咀嚼時,都會刻意的放慢吞嚥速度,讓唾液儘量分泌,使食物能更能被身體消化、吸收。

我的收穫之二


「多休息」。

每個人的身體在不同的季節,會修補不同的器官。血液在不同的時間,會流經不同的器官。

我們能作到的,就是順應身體的需要,調整生活作息,包括:睡眠的長度、時間,因為只有讓身體充份休息了,血液才能充份供給營養給器官,器官才能休息並達到原本的功能。

本書的第一個缺點是「新舊難分」


既然本書延續了《人體使用手冊》的觀念,那表示讀者得先看過《人體使用手冊》後才能更了解《人體使用手冊2》,但我沒有看到作者對《1》和《2》的關係有任何的說明,告訴讀者到底要不要先看《1》再看《2》?除非這是出版社的策略!

為了不老調重彈,作者就不再提那些已經說過的內容。但欠缺了這些背景知識,對那些第一次看書的人而言就有些吃力了。

第二個缺點是「欠缺結構化」


這是讀者看這本書吃力的第二個原因。

以我而言,到「第二章 血氣能量」這章以後的內容,跑出來許許多多的經、脈,搞得人眼花瞭亂,真的不大容易閱讀。我得要放慢腳步,比對前後章節的經、脈,才知道前後文說的經、脈有何不同。

與其如此,為何不在章節的名稱上說明呢?這樣不是更清楚易懂!

第三個缺點是「欠缺整體性」


從目錄來看,這本書的架構還算完整,但從每篇的文章的內容來看,欠缺與前後章節呼應的整體性,感覺就像是用不同的布料接成的衣服,穿起來就是感覺不對。

我自己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集結作者部落格內的部份文章,但從書的角度來看,集結後的結果使本書顯得有些零散與鬆散。

第四個缺點是「未經消化」


尤其是「第五篇 讀者的互動」部份,作者放入了與讀者之間的書信往來和討論內容。由於每個讀者有各自的問題,問題也有部份重覆,所以看完之後我還是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在那」?

我自己認為,這些問題即使經過初步分類放入不同的小節中,內容仍然非常龐雜。即使被放到書的最後面,仍然顯得有些突兀,至少我看了很多遍還不太了解,得要向前翻某些章節的內容,甚至還得看《人體使用手冊》才能了解。

為了避免錯誤,還不如將問題融入文章內,這樣更能清楚說明。

第五個缺點是「圖面零亂」


在某些用透視呈現的經脈圖,在身體的時候還勉強看得出來經脈的位置,一到了腿或腳,讓人實在分不清是左腳還是右腳、更看不清部位(至少我分不清楚)。此外,某些圖的尺寸也太小,如果連我這個近視都看不出經脈的正確位置了,我想對上了年紀、有老花的長者而言,看得就更吃力了。

如果我是編者


除了會改善上述的缺點之外,我還會將某些章節的部份內容重新調整,這樣文章會更有組織,讀者也能更容易了解內容。

此外,我還會加入「症狀索引」,當讀者遇到有某些症狀時,就能按「症狀」索驥,找到可能的原因、與適當的處置。

我的閱讀建議


雖然,這本書有上述的一些「小」缺失,甚至需要多看幾次、自己作筆記才能融會貫通,但我仍然推薦大家買來看一看。

另外,在看本書前,我建議大家先看一下《人體使用手冊》,不然可能真的會霧煞煞,不了解其中的解釋。

因為,作者在部落格表示:
書本是寄給朋友用,無意間造成網上流行,既然已有多處供人下載,就不另行置放.

現在網路搜尋很方便,幾分鐘即能找到.

如果你也對《人體使用手冊》也有興趣,請由此下載

記後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發現並未全表達了我的所有想法,所以,我又加入「我的收穫」的這部份!

10 則留言:

  1. 先說我不是學醫的, 也明白中醫體系有其獨到之處.
    但對本文中一些舉例有些意見.

    我覺得是不是一種"病", 也只不過是名詞問題.
    高血壓之所以需要降血壓,是因為高血壓本身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 要不然血壓高就高,又如何,又何必去花力氣治療.

    另外我覺得關於研究死人那段,
    西醫有心電圖,有靜態的也有運動過後的心電圖, 心電圖總是拿來研究活人的吧.

    我不清楚脈象何以無法以儀器量測,
    但想像起來如果中醫師以手指的觸覺把脈,
    那應該可以用某種壓力SENSOR去把脈動轉換成電子訊號, 在螢幕上顯示出來.

    (網路上似乎有類似的東西
    http://ikemanchen.pixnet.net/blog/post/27109574)

    中醫師的可貴應該在如何解讀脈象. 至於測量,儀器應該是可以的.

    回覆刪除
  2. 後來仔細看發現那網頁沒有提供任何實際資料,
    真抱歉,請忽略它...

    回覆刪除
  3. Hi bill,
    謝謝你的留言與回應。

    我建議你能先下載我提供的《人體使用手冊》連結、並看一下,這樣子我們的知識背景相近後,談的才可能有交集。因為書裏面已經回答你「脈象何以無法以儀器量測」之類的問題。

    也解釋了為何作者會說西醫是研究死人的,因為,脈象是不會出現在死人身上的。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重點在於,我們如果好好地愛自已的身体。而且最好也讓身體知道,我們是很尊重它的,那它就不會抗議了吧!^^

    Wendy愛旅行

    回覆刪除
  5. 關於 >> 高血壓之所以需要降血壓,是因為高血壓本身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 要不然血壓高就高,又如何,又何必去花力氣治療. ...

    中醫的觀點: 高血壓是因為循環無法照顧到特定的器官, 才提高血壓將能量送達, (詳見:王唯工『氣的樂章』一書)
    => 我的感想, 高血壓本身固然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 但是如果沒找到高血壓的原因 (要送能量給哪個出問題的器官, 或真的是身體平衡機制失調), 而只是降血壓『治標』也不見得是好事,
    => 建議搭配: 王唯工『氣的樂章』與『水的漫舞』, 更能了解中醫的維妙之處

    回覆刪除
  6. p.s. 有幸認識王維工教授本人, 也有幸看過「量測脈象的儀器」, .... 或許, 等我看了《人體使用手冊》說的「脈象何以無法以儀器量測」, 再回頭來說說我的看法。

    『氣的樂章』--動脈循環的中醫「氣」的「共振理論」
    『水的漫舞』--靜脈循環幫助人體排除廢料, 靠的則是人體的活動,

    回覆刪除
  7. Hi Wendy,

    謝謝你的回應。

    我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就是身體,因為它是我們意志的載體。

    愛惜自己身體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正確的方式使用身體,這樣身體才能用得久。自然,身體就不會抗議。

    聖經上說「身體固然願意,但肉體是軟弱的」,以這個態度來使用身體,才不會濫用身體,以致減少身體的使用年限了。

    回覆刪除
  8. Hi 水瓶尤加利 / Eucaly61,

    謝謝你這次也很用心的看文和回文。

    我同樣建議你能先下載我提供的《人體使用手冊》連結、並看一下這篇文章,當我們的知識背景相近後,談的才可能有交集。因為書裏面已經回答你「脈象何以無法以儀器量測」之類的問題。

    你說的這兩本書,我會去圖書館借來看,看完我們可以再討論。

    關於你所提到「高血壓」的問題,我也認同你的觀點,只是表達的方式有異。

    我認為,血液的緩慢流動和器官的受損有正向關係,這也就是「通則不痛」一詞的由來。

    對身體而言,唯一能集全身之力照顧受損器官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血壓。因為這個方式能讓血液「通」。

    另外,受損的器官需要更多血液內的能量,所以要供給器官更多能量的方法,就是需要更多的血液,這時就需要提高血壓或心跳數,這時身體會自動切換到這兩個模式之一、或兩個都選。

    我認同《人體使用手冊》作者的看法,必須先搞清楚身體目前的狀況,再了解身體對自我狀況的判斷(如:提高血壓),不是貿然改變這些它對自己的處置(如:降低血壓),才不會使身體受損。

    回覆刪除
  9. 其實, 2006 就看過電子版的『人體使用手冊』, 只是在寫上面的回應時, 不希望只是憑著自己的印象來描述。

    總的來說, 我覺得 吳清忠 和 王唯工 的立論, 是相輔相成的 !!

    剛才又再找了一下, 『人體使用手冊』第四章 (如下引用), 我決定不要再申論「脈象能不能以儀器量測」, 如果淪為斷章取義, 那我就太罪過了。

    >> .... 我們正和上海的一些科學家一起啟
    動一個尋求測量血氣方法的研究計劃,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比較科學的測量人體的血氣能量。
    >> 雖然目前沒有儀器可以直接量出人體的血氣能量, ....

    回覆刪除
  10. 如果脈象機器 可以分辨五十種脈象 中醫能依此開出50種不同治療方 這種脈象機器 才有意義與價值
    不過 醫療照護人體 …又不只看脈象 還要看大小便 看五觀 看舌苔 看手腳 ...是...?

    假如用偽儀器 搞 一些不同的脈象 天馬行空 配五行 八字瞎說 真是會誤延治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