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7

在「想要」與「需要」外

最近看了陳安儀的《想要與需要》一文後,頗有感觸,所以和大家分享。

在文中


陳安儀告訴女兒「想要」與「需要」的不同

我們人「需要」的東西不多,但是「想要」的東西很多。妳「需要」的東西,媽媽一定會買給妳,但是「想要」的東西,妳必須要靠妳自己存錢去買。

而且,「想要」經常會改變。人有時候會很想要這個,但過幾天又想要另外一個東西了。像你上次要求我買彩繪指甲機當生日禮物,結果過一陣子,你又說你後悔了,比較喜歡織毛線的機器。所以,「想要」經常在改,當你有想要的東西時,可以等一等,以免看到更想要的東西時,錢花光了、沒有錢買。所以,我建議妳不用急,等你存到220元時,再做決定。


我認同這樣的觀點,只是人在面對強大的購物慾望時,父母其實還有其的武器可以運用。

武器一:對自己負責


每個人都得對自己負責,不論你要不要、想不想,責任像影子一樣跟在我們身邊。

我這麼說可能會讓人覺得太嚴肅,「一個10歲的小孩需要知道這樣的事嗎?」

但是請記得,假如你要一個15歲的人為自己負責,他絕不是到了滿15歲的那天就馬上會為自己負責了。而是得在長到15歲的過程中,藉由父母的身體力行將「負責」一點一滴在生活中灌溉在孩子身上,直到某一天開出豐滿的果實。

此外,如果不是從現在藉由實際的例子開始教,那要什麼時候開始?

武器二:決策方式


這個看起來有點嚴肅,有點像大學開的課?沒錯!我就是希望讓小孩子學習如何作決策!

因為,請大家別忘記一點,即使你從沒上過這門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時不刻不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決策。

「我要用什麼方式上班?我要走那條路?我要吃什麼早/午餐?我要買這件還是那件衣服?我要和他還是他交往?」

事實上,就是這些可能正確、也可服錯誤的決策,堆滿了我們的一天、一周、一年、一生。

難道我們不該從小,就教小孩如何從小決策就作出正確的決定嗎?難道我們得由得小孩的情緒主宰他的決策過程?

我覺得父母可以作得更多一些,在「想要」與「需要」之外讓小孩從生活中了解父母是如何作出決策,以及每項決策會產生的影響。

武器三:考慮環境


這是個不完美的世界,商人就只是要你口袋中的錢。

所以,我們難道不該教小孩如何破解形形色色的商業技倆?讓我們能將錢用在對的地方?

例如:廠商的一貫手法,就是壓縮消費者的決策時間,讓決策具有急迫性,「特價只到今天」。因為當決策一具有急迫性時,就可能會讓決策過程不嚴謹的人,掉入廠商的陷阱,達成促使消費者倉促購物的目的。

又比如:廠商會用滿額送好禮的方式,「滿2000送杯子」。原本你只需要一件東西,為了湊到2000,而買了你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以上這些


都是我認為在小孩只想要買東西時,除了分辦「想要」與「需要」外,還可以教導他們,作為對抗購買慾望的「武器」。

當然,在當下可能不一定有適當的場合、充足的時間,能馬上讓小孩明白這些道理。而且,這些事也不一定都容易教,也不一定簡單學會。

但我想,從沒人說過,教養小孩是件容易的事。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