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尋找夢想的家》讀後感+評論

因為上次自從看了《蓋自己的房子》後,這次,妻子又借了這本《尋找夢想的家》給我看。

這本書的作者是台大土木系兼任教授尹衍樑,不巧,他也是潤泰建設的董事長,所以他出這本書不免有替自家打廣告的嫌疑。此外,在看完書之後,我和其他人一樣,也覺得只有潤泰建設的房子可以買了。

這本書的內容


共分成十個章節,分別介紹了:
  1. 防水篇(Waterproofing):向「淹、積、漏」說拜拜
  2. 抗震篇(Earthquake Resistance):天搖地動也不怕
  3. 防火篇(Fireproofing):讓住家免於火災的威脅
  4. 供電篇(Power Supply):安全可靠的供電系統
  5. 給水篇(Water Supply):給住家乾淨而充足的水
  6. 排水篇(Drainage):讓住家新陳代謝順暢
  7. 隔熱篇(Insulation):讓住家冬暖夏涼
  8. 隔音篇(Acoustics):尋找寧靜的避風港
  9. 空氣篇(Airflow):在水泥叢林深呼吸
  10. 外觀篇(Exterior):美不美,有關係!

文章內容


其實非常結構化。一開始會先介紹這些問題類型。例如「防水篇」,它就將之分成不同的類型:淹水、積水、漏水。

接著再介紹不同類型問題的發生的情形,例如:漏水問題最發生在三個地方(1)屋頂、露台;(2)外牆;(3)浴室、廁所、廚房。並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說明發生的原因、以及嚴重的情形。

接著再提出教戰守則說明預防、解決的根本方法,例如「防水篇」:教戰守則第一條:預防重於治療;教戰守則第二條:嚴格監工。告訴讀者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施工方式、結構、建材、檢驗方式,以確認施工的品質,以避刷前述的問題發生。

最後再用「尹教授說」以並較圖的方式對常見問題的「一般作法」和「優良作法」作比較。簡單的說,「優良作法」就是潤泰建設的作法;「一般作法」就是其他的建設公司的作法。

此外,文章內不時又有「Information」、「TIPS」、「Dictionary」:
  • 「Information」內簡要說明和文章內說明的事物有關的知識,例如:「耐震、減震、隔震有何差別?」
  • 「TIPS」內則說明一般消費者可以親身接觸的事物,例如:「交屋時,該怎麼測試用電?」
  • 「Dictionary」內簡要說明文章內所使用專有名稱,例如:「閃燃(backdraft)」。

閱讀時


由於文中的小標、圖表、圖片、照片過多,雖然能使本書的容易理解,但卻使整本書看起來像拼湊起來的剪貼簿,並且使閱讀的動線變得非常零亂。

就以圖片來說,本書中就有好幾種風格:
  • 有虛擬房子的透視圖,看起來就像是拿潤泰賣房子用的DM上的3D透視圖來修改;
  • 在「尹教授說」內,「一般作法」和「優良作法」的卡通人物插圖;
  • 也有類似P.61說明基礎結構類型的電腦繪製的示意插圖;
  • 還有像P.41內橫跨1又1/6頁的照片,只為了說明「電梯最怕水」,但我認為其實有點多餘;
  • 還有像P.37說明「讓窗框緊密的七道工法」,像是從施工圖中「窗戶剖立面圖」擷取下來的;
  • 還有像P.55說明「順向坡和逆向坡」的電腦繪製插圖。

這些風格完全不統一圖面,但這本書竟然還能「兼容並蓄」的全放在同一本書中,讓人實在很不可思議。

當然,如果單從「技術文件」的觀點來看,圖面風格不一的缺點反而不那麼明顯,因為就「技術文件」而言,文章的圖說、文字能讓預期的讀者看懂,就算是篇好文章了。

確定讀者


是撰寫「技術文件」最重要的事(請見《「專業技術英文寫作」書評》一文)。

從作者自序來看,本書的讀者應該是想要買房子、或對建築相關知識有興趣的人,所以他希望透過系統性的介紹,讓一般的人也能很容易了解他認為讀者也應該知道的事。

但實際上,這本書的內容橫跨了建築的數個不同領域:建築結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建築力學、施工方法、建築設備、建築材料...等不同的學科,我是因為具有建築的相關背景,看這本書自是駕輕就熟,但對一般的讀者是否也能輕易的了解,我可是很懷疑。

我甚至認為可能是因為作者對於這個領域浸淫已久,反而在一些小地方仍有不可避免的盲點。

比如 P.66 中有提到「混凝土強度比較」,混凝土的強度單位是 P.S.I. (per square inch) ,但實際上所指的是混凝土灌到試體後 28天時每平方英寸的抗壓強度磅數,這個值越大抗壓強度越高,但價格也越貴。請參見價格表

但整本書對於這個很重要的知識隻字未提,從這個觀點來說,連我自己也不敢確定書內是不是還有連自己都看不出來的盲點,我就更不敢確定一般的讀者是不是真能了解整本書的內容。

整本書看完後


你真的會有一種感嘆:蓋「好」一棟房子真不容易,有許許多多的小細節需要重視;但蓋一棟「好」的房子更是不容易,因為這些小細節,需要理想、企圖才能促使蓋房子的人不厭其煩的去作到。

而且,你會開始問自己,尹教授說買房子時能向建設公司要求一些事。例如:「要求在廁所完工時提供測漏水的報告」,建設公司真的能作到嗎?

我自己認為在實務上,真的很難去要求建設公司照著書上詳列的項目,一個一個去作到。因為,每個建案的價位、市場區隔不同,而且老實說,即使你真拿到了一個報告,你也會懷疑建設公司是不是真的照著作了。

而且,按照本書要求的品質要求,成本肯定比其他沒作的高,為此,我又上網去找潤泰建設近幾年的推案

我找到最後一筆住宅是:潤泰華城,(總價:1200萬起),我自己猜想這可能是因為廠房、辦公大樓(如:安泰登峰,單價:30萬/坪 起)的利潤比較高,所以現在潤泰幾乎已經不推一般價位的建案了,轉而推出豪宅(如:潤泰東方麗邑,單價:68萬/坪 起)。

說到利潤


其實這件事是一個很弔詭的。因為建設公司就像市場上的其他公司一樣:
  • 公司要能持續的經營下去,為了活久一點就要持續降低經營成本、與製造成本;
  • 要降低經營成本的最好方式,就是找不太貴的人,通常這類人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通常有些瑕玼,不是經驗不足、就是工作品質不佳(這點後面會說);
  • 要降低製造成本的方式,就是偷工、減料。理論上來說是一種「價值工程」:也就是指減少不影響品質的工序(偷工),換用或減少具有相同品質、功用但價錢便宜的材料(減料)。

只是在營造業大家一聽到「偷工減料」,就會有負面的印象。其實,如果換成在任何的產業都能應用也都已經行之有年的「價值工程」一詞來代替,也許大家的接受度會更高。本書 P.72 介紹尹衍樑、張坤隆發明的「一筆劃彎折圍束箍筋」專利,就是「最佳」「偷工減料」的例子,從這也可以看出尹衍樑的企圖。

只是在介紹之前,我們得先提一下鋼筋籠結構。

鋼筋籠結構


在一般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部份主司抗壓性,鋼筋部份則負責抵抗張力,兩者結合才可形成一共同承受載重之構件。

為了讓混凝土樑或柱之內部混凝土及主鋼筋具有良好之圍束力,則須在主鋼筋的外圍設箍筋、在箍筋內設繫筋,並由箍筋及繫筋端處向內折彎135度勾住主筋以形成「錨定段」,才能滿足所需的張力。

在以往,需要先將鋼筋切成數段,並以器械彎折鋼筋,以形成一個矩形的鋼筋框,並在端部設置適當長度之搭接,以提供混凝力能握住鋼筋(提昇握和力)以避免混凝土爆裂。另外,在將鋼筋框套入主筋後,需將小段的鋼筋首尾折彎以適當的距離排在鋼筋框上、並以細鐵絲固定於鋼筋框和主筋上,以形成交錯網狀或田字狀之箍筋結構,該箍筋結構就是提供混凝土圍束力量之重要來源。

但以往的這個施工方法,容易產生幾個問題:
  1. 人:各結構、強度、長度、直徑或規格各有不同,需要人工分別裁剪。
  2. 人:鋼筋籠及箍筋的端部需要人工分別彎折成135度以提供握和力。
  3. 人:鋼筋籠、箍筋、繫筋結構需要分別以人工以細鐵絲固定。
  4. 材料:鋼筋籠及箍筋的端部搭接部份是浪費的。
  5. 時間:在現場彎折鋼筋是一件很費時的工作。
  6. 人:需要人工檢查(監工)、判斷搭接的部份是否合格。

相對後面提到的新工法而言,人的素質、施工品質確實是柱箍筋加工不良和綁紮施工不確實的主要原因,並且直接導致了建築結構強度的不足,而且這往往是工程的環結中品質最難掌握的部份。

因為傳統的混凝土箍筋結構存在這上述的問題,所以尹教授基於「完整的一條繩子強度遠優於將繩子剪斷後接合的強度」的原理,在不需要接合鋼筋的情況下,「一筆劃彎折圍束箍筋」的出現解決了前述的這些問題,可以直接在鋼筋廠就直接依照設計的尺寸進行彎折,到了現場就直接以細鐵絲固定於主筋上,除了減少因為人工所造成的問題,甚至還能提昇了結構的強度,可謂一舉數得。

從實際研發、實證、申請所需花費的時間、人力來看,就可以看得到尹教授大輻改進施工品質的企圖與解決問題的決心。

經營者的理念


往往決定企業的成敗。但國內的營造廠這麼多,卻能出現一個願意面對問題、實際解決問題的企業主,真令人不可思議;但只出現一個,也令人嘆息啊!

我從這本書的專利開始,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料檢索系統」檢索,我意外地發現尹衍樑還不只發明這一項專利,實際上他還真是個多產的發明人,光是以他為發明人(檢索條件: ((尹衍樑)@IV))所申請的專利數目就高達153個,大多數是和建築工法有關的,但也包括了4個和建築工法沒有關的專利:
  1. 相轉移材料織物製程改良 (專利號:200700605)
  2. 亞克力阻燃性纖維及混紡之紡織品製程改良(專利號:200639290 )
  3. 一種蒸蛋模具元件(專利號:M324471)
  4. 遠端烹飪食品裝置(專利號:M334926)

本創作涉及一種蒸蛋模具元件,其元件包括蛋黃模具、蛋黃模具底座、蛋清模具、蛋清模具頂蓋、切蛋模具,所述的蛋黃模具與蛋黃模具底座組合連接,所述的蛋清模具與蛋清模具頂蓋組合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創作結構設計簡單合理,製得的蛋產品外形美觀,品種繁多。

只是我到現在都還不能了解,為什麼尹衍樑會對蒸蛋那麼有興趣?

如果單純以潤泰投資的「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申請人(檢索條件:(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AG NOT ((尹衍樑)@IV))去查詢時,所找到的專利數則有5個。換句話說,這表示潤泰能使用和建築結構、施工法有關的專利竟然高達154個。

一個傳統產業


居然能申請這麼多的專利,也著實讓我對尹衍樑這個人特別感興趣。他在自序說:
同(1978)年,我創立潤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購地興建房屋出售,正式加入房產開發的行列。不久,我便發覺台灣的營建業有幾個奇怪的現象。

首先,是所有的專業技師,無論是建築師、土木技師或結構技師,都是以工程費用的百分比,作為他們收費的標準,也因此缺乏提升效率以降低工程成本的動機。

其次,各種技師間不懂彼此的專業領域,致使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造成工期拖延及成本浪費。

再者,台灣經濟逐漸發達之後,技術工人的工資急劇上升,但工作態度卻不似以往的勤奮及努力。加上工安事故頻傳,工地的意外死傷增加,使得既辛苦又危險的建築工作乏人問津,造成人力嚴重短缺,導致工程的進度與品質均難以控制。

有鑒於經營房產開發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在1980年成立了專屬的施工團隊,來解決上述的各項難題。隨著建築師、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等專業技師的加入,我們在各項工程的規劃階段,便著手進行整合,以期減少各系統間的矛盾,進而達到提高效率,縮短工期的目的。

在他經過整合後,雖然潤泰屢次在競賽中獲得大獎...
但我也逐漸發覺,傳統建築技術仍有其先天上的限制。

建築業相較於其他產業,是偏向守舊且很少著重研發的。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其百年來的生產技術突飛猛進,讓製造成本不斷下降,品質與效能越見提升。今天的汽車業已成為一跨科技的產業,涉及材料、電子、機械等不同的專業。

營建業與汽車業同屬於提供空間的製造業,前者提供的是固定空間,後者則提供移動的空間,因此營建技術也應該可以經由研發而得到提升。

為尋求進一步的突破,乃在十年前開始轉向歐美各地尋求適合台灣環境的新工法。爾後於八年前在芬蘭找到預鑄工法,並將之引進台灣,同時為了順應台灣法令及技術條件,逐步加以當地化。惟初期仍有成本高昂以及熟練度不足,致使無法有效減少工期等問題存在。

但在經過不斷的研究及改善,以及自動化機具的開發,將工業化的理念引進建築工程後,終能達到降低人力需求、縮短工期,並使成本穩定,品質提高的目標,其間許多研發成果還申請到多國專利。

就我所知,我從15年前剛畢業的營建業生態,和15年後的現在比較,扣除潤泰的大量申請專利、積極改善施工法外,營建業確實像尹教授所說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

仍然是為了交期趕工,在某些法令實施前大量推案。但真的好像很少人像潤泰一樣願意花時間,把事作好。

但即使如此,我仍認為一直都沒有人推出過,消費者真正期望的房子。

改善建議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可以更好的地方,我自己覺得:
  • 「Information」和「Dictionary」是可以合併,可以讓頁面的編排更清楚。
  • 「Information」、「TIPS」、「Dictionary」可以在書後作個檢索,這樣可以方便看過的讀者查詢。
  • 文筆可以更軟一些。從自序中可以看出,尹教授大概是寫專利太多了,連普通文章也用「首先...前次...再者」的寫法,最後再用「有鑒於」總結,但其實這是申請專利時「發明背景」的典型寫法。我認為可以更口語化些。
  • 圖片的風格可以統一(這點前面說過了)
  • 拿掉不需要的照片(圖片就不用拿了),這個可以降低讀者認為有廣告嫌疑的比例。

小結


原本,我打算寫更多我所知道的潤泰和尹衍梁,但因為篇輻實在超出太多而不得不作罷。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誰打廣告,只是希望從可以看到的資料中,忠實的從這本書作開頭說明一些事實。

而且,看完這本書,你會更相信如果想買品質有保障的房子,選把品質作出來的建設公司比選把品質掛在嘴上的建設公司更好。

此外,也許自己起造、監工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像我就打算這麼作。

2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為了投資他的公司股票,才增加了解掌舵者的人品,可以放心長期投資,買了~~~

    回覆刪除
  2. Hi 一樓的源:
    這本書其實只是尹衍樑的一個面向,我是建議你買書可以,但如果要買股票,就要再想想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