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1

Think Waldorf 想想華德福 - 如何處理小孩的衝突 How to Resolve Play Conflicts Between Kids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除了玩之外,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小孩子之間發生衝突。

小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並不可怕,因為衝突和處理衝突本身就是社會化的重要過程。

但重點是父母要如何看待小孩的衝突、處理衝突。如果衝突能讓小孩跨越原本的障礙,那麼衝突就變得重要而且必要了。

這篇文章我想藉由在和孺身上發生的實際例子,說明我和妻子以及同是師訓同學也是和孺同學的家長如何一起處理小孩衝突。

我們處理衝突的方法,或許不是最好的,但這是雙方共識下的處理方法。大家可以想想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處理方法?

當小孩發生衝突


前幾周和孺和某位同學參加了活動,活動後的遊戲中他們之間發生了衝突。

發生衝突後,看起來沒什麼事,所以當我們坐上車要離開活動場地時,和孺突然就情緒崩潰哭得很傷心,所以我決心要當場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當時離開了,就沒有辦法讓大人小孩都面對面溝通感受和想法,嘗試真的解決這件事。

所以我下車找了這位同學的母親,也找了這位同學來,當面讓兩個小孩子自己說出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小孩子有時候表達能力沒有那麼好,但因為大人在現場也有看到一些事情,就可以幫助他們表達。

處理衝突的過程


在當下,我們(雙方父母)的目標不是去指責誰對、誰錯,而是讓孩子去復原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能和孺覺得自己的東西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同學可能也有別的想法,當兩邊都說出來後,心裏面的委曲才有機會說出來被理解,才不會陷入一個情緒的陷阱中:我的東西總是被別人拿走了。

我們在這次事件的處理中,讓孩子學會有「選擇」的自由。如果沒有在當下講清楚,和孺會一直以為結果只有一個:別人總是會強迫把我的東西拿走、為什麼我總是會遇到同樣的事情。

在處理衝突後,本來和孺可能是帶著受傷的心離開,但因為有機會澄清,讓兩個小孩都知道原來還有自己沒看到、沒想到的部份,在經過處理後,雙方最後都能帶著一個修復、理解、放鬆的心離開。

處理小孩衝突的步驟


在這次小孩的衝突中,我從同學的母親和妻子(她是社工)身上學會處理小孩衝突的三個步驟:
  1. 請雙方都說說看「現在發生了什麼事?」
  2. 試著同理,可以說「聽起來你很難過」、「聽起來你很生氣」
  3. 問小孩「那你希望如何?」、「那你希望怎麼做?」、「你要如何負起責任?」

表面上來看,處理衝突的重點是雙方父母願意當下處理這件事。但我自己分析這個事件後發現,「雙方父母」、和「當下處理」固然重要,但卻不一定是處理衝突的真正「要件」!

我這裏說的「雙方父母」是指在事件發生時,雙方小孩的父母都能在現場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而「當下的時機」是指要能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能了解有衝突發生、並嘗試去瞭解衝突。

我從自己觀察到的許多次小孩衝突事件後發現,即使是某些同時具有「雙方父母」、和「當下的時機」兩個條件的小孩衝突中,許多的事件仍然沒有辦法獲得進一步的解決,甚至還可能是引發雙方父母間衝突的引爆點,最差的情況是可能當時為了面子忍下來,但卻埋下了日後其他衝突的地雷。

這表示在小孩的衝突事件處理中,除了表面上「雙方父母」和「當下處理」這兩個條件外,應該還有其他更深的因素存在。

處理衝突的要件


就我的經驗歸納後發現,「教養價值觀」和「雙方的信任關係」反而才是小孩的衝突事件處理中的兩個要件!

「教養價值觀」是指「雙方父母的教養價值觀」,簡單的說就是怎麼讓小孩子學習,大至要讓小孩唸那種學校、小到要不要讓小孩看電視。這當然也包含如何看待小孩之間的衝突事件。

至於「雙方的信任關係」是指「雙方父母之間的信任程度」。講白一點,就是雙方的父母是否都能接受對方對自己小孩的指導,但這也意味雙方父母是否具有接近的「教養價值觀」。

根據我的親身經驗,「教養價值觀」和「雙方的信任關係」和雙方是否有親戚關係並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在我的觀察中,即便是親戚關係,也不表示「教養價值觀」就會趨於一致,更不表示「雙方的信任關係」就能因此更進一步。

此外,我也發現和孺同學的家長都是因為重視小孩的教育才搬到冬山,反而還比親戚朋友更好溝通「教養價值觀」。再加上有許多家長已經上過華德福師訓,會比較能夠在小孩衝突發生時,冷靜地處理衝突。

像這次的衝突算是有比較好的結果,至少雙方父母都很認同這次的處理結果。我舉另一個例子,大家就比較知道我的意思。

「教養價值觀」的衝突


某一天,我的親戚帶了小孩來我家玩。親戚的小孩很喜歡榮熠的車子,就直接拿過去玩。

但在我家即使是兩個小孩之間,也都不容許「不告而取」的行為,所以我在親戚面前制止了親戚的小孩。但妻子卻說榮熠去親戚家,也會直接玩對方的玩具呀!

最後我是讓親戚知道,在我們家,是不容許「不告而取」的行為,即使是姐弟。

在這個例子中,雙方父母的「教養價值觀」很明顯的不同。一方認為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玩具的所有權,不容許其他人的侵犯;另一方則覺得小孩的玩具就是必須分享的。

好在因為和親戚間還有基本的「信任關係」,最後才不致於變成大人之間的心結。

換句話說,「雙方的信任關係」也包含在衝突發生時,雙方是否能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講出來,不會害怕因為講了某些話而傷了對方的心。

所以我認為在處理小孩衝突時,真的必須務實的考慮到「教養價值觀」和「雙方的信任關係」,才不會造成雙方家長的心結。

如何解決班級中的小孩衝突


其實,一個班級中是不可能沒有小孩衝突的,小到言語的鬥嘴,大到拳腳相向。

我真的認為與其要解決小孩的衝突,不如調整大人看待小孩衝突的觀點與做法,這樣比較實際。因為小孩在學校的衝突,父母通常不在身邊。但大人的想法、態度與行為,卻決定了小孩怎麼和其他小孩相處,也決定了怎麼看待衝突和處理衝突。

在我觀察到的許多實際案例中,小孩很可能早上才剛打完架,下午卻可能又玩在一起了,但大人往往卻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放下」,讓事情過去、不再牽掛也不再影響到自己。

如何增進「信任關係」和溝通「教養價值觀」


對此,我的策略是藉由「雙方的信任關係」溝通「教養價值觀」,雖然沒有直接處理小孩的衝突,但卻可能是比較有效、也比較安全的做法。

我建議班上的父母可以定期聚會,討論某些實際事件的不同觀點與做法,這樣每個參與的家長都可以藉此了解不同家庭的教養觀點與做法,同時也可以調整自己家庭的教養觀點與做法。

藉由比較頻繁的討論「量」,漸漸在每次討論後凝聚家長之間的交集:以了解遇到不同事件時,班上大多數認同的可行做法,成為有「質」的共識。

當班上有小孩的衝突時,因為有了過去建立的共識,雙方父母才會有一致或接近的原則處理衝突,也能避免因為雙方家庭各自的教養觀點與做法不同,反而擴大成為雙方父母之間的問題。

但如果是還沒有溝通,就已經發生了衝突呢?我們又該怎麼處理呢?

關於華德福強調的「自由」


華德福強調自己是「邁向自由的教育」。所以當我在上華德福師訓時,有位同學問老師「什麼是自由?」這位老師說「『自由』是刺激與反應中間的距離。」

我相當認同這位老師對「自由」的定義。

簡單地說,自由的背後隱藏著選擇:在接受到刺激後、到做出反應前,我們的腦裏能出現多少看待事情的選擇?而非不假思索地直接反應。

如果在接受到類似的刺激時,我們一直維持相同的想法與反應時就失去了自由,因為我們放棄選擇不同觀點的機會;反之,若我們能在接受到刺激時、能有意識地跳離當下的情境,就能一併跳出既定的選擇,那麼我們才是真正的自由了。

只是,這個過程要很有意識、很有警覺,能覺察自己目前是否正不假思索的直接反應?並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同樣地,我們在面對小孩衝突時,其實也可以有「自由」。

我們是以小孩說出的部份事實做主要的「刺激」?還是找到其他更客觀的「刺激」?

我們是讓直覺、情緒主導我們的「反應」?還是跳脫直覺、情緒後選擇其他的「反應」?

就是這些小小的地方,決定了我們是否擁有真正的自由。

小孩衝突的定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所謂「小孩之間的衝突」是指低強度(不會造成身體、心理的傷害)、低頻率(並非時常發生)、非針對性(不是只針對某個人),單純因為意見、想法的差異,而以肢體、言語侵犯對方意志、身體的行為。

相反地,如果是針對性、持續性以肢體、言語嚴重傷害對方身體、心理的行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暴力,已經超出了這篇文章討論的範籌,自然不能以上述的方法來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