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2

散戶流浪記

這本書是我參加的讀書會主持人Gary推薦這一期的指定用書。

我要謝謝他選了這本書,因為這確實是一本很棒的書。雖然我早知道這本書了,但就是一直沒有買、並認真看完。要不是他堅持選了這本書,我想自己可能也沒機會認真看完這本書。

寫這篇文章


對我也是個難題,因為這實在是一本好書。

我可以用書評的角度,向大家介紹這本書的優劣,大家可以在看過我的書評後再決定是否閱讀這本書;也可以用理財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作者的理財手法,以供大家學習;更可以用筆記的手法,只單純記錄自己的想法,為我自己留下有用的資訊。

因為切入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就會不同,這讓我遲遲無法下筆,從想寫這篇文章、到開始寫、再到寫完,花了好幾個月。

「簡單」不代表「容易」


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唯一的感想。

這本書的書名有趣、翻譯的文筆也非常流暢,但這卻不表示內容就能很容易理解,因為「簡單」與「容易」完全是兩碼子事。

像我就不認為這是本「容易」的書,因為投資本來就不是件簡單、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自己認為這本書最棒的地方是,作者留給了讀者很大的思考空間,讓讀者自己去填滿。

怎麼說呢?這要從我看書的習慣說起。

我的看書習慣


「實在很糟糕」我太太這麼批評。因為我會加眉批、摺頁、畫重點。

當然,我也是這麼「看」這本書。

我始終認為,當一個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時,會一再地接受作者文字背後的思維衝撞。這時,倘若讀者能一一記錄當下的感受,就能在日後藉由文字,回顧自己的成長。

這也是我之所以認為閱讀無法被取代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每每加註當下看法的緣故。

因此,這篇文章將會以我加註的內容出發,和大家說說通達人的收獲。

了解自己


是這本書的重點之一。「股市有許多種玩法,每一種都只適合某些人,對另一些人不見得有用。」(P.193)
…了解自己並依此投資的人,可以賺錢。不了解自己的人,永遠無法成功。你必須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堅守原則。
但我就是會看到身邊許多的散戶(包含以前的自己),在不了解自己的個性、可用的時間、產業特性、自己的無知、市場資訊的不對稱...多種限制的情況下,就貿然投入投資領域。

當然,貿然投入的結果,往往換來鎩羽而歸的下場。

但這個教訓似乎不能讓散戶學到教訓,因為他們有一個大絕招:健忘。

健忘


「打從一開始,散戶就已經在股票與債券市場中進進出山,只不過似乎沒有人記得十年以前發生的事情。」(P.39)
是否真有「投資人失憶症」這種病?就像遭遇地震、交通事故等災難而心靈受創的人,往往出現有益健康的短暫失憶來保護自己,直到他們恢復面對現實的力量。

…散戶是否為了重返股市,而不惜集體抹去先前血本無歸的教訓?

「散戶的出現由來已久,但始終健忘。」是我在這段旁寫下的感想。

因為健忘,所以散戶不能從自己過去的錯誤中學到教訓,自然也不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學到教訓,所以他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犯錯,如同我在《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寫的狀況。

只是,倘若散戶不肯面對過去的錯誤,進而接受自己曾犯的錯誤,就不會有機會修正自己的錯誤,更別說想從投資市場中賺到錢了。

只是他們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讓他們一直投資失利。但一直投資失利的結果,卻讓他們決定相信別人,以取得財務安全。

財務安全的代價


是這本書的最大重點。「散戶想要取得財務上的安全,代價實在是太高了。」(P.34)

不過我加了一句變成「散戶想要『靠別人』取得財務上的安全,代價實在是太高了。」我一直和讀書會的同學分享這句話。這個「靠別人」,可以換成本書內介紹的任何一個角色:名嘴、理財顧問、資產管理經理人、賣方分析師、買方分析師、投資組合(基金)經理人...。

作者透過訪談投資界的各個角色,使讀者明白這些角色的目標,以此提醒散戶要有自覺,只有自己最可靠。做任何投資前必須做功課,並克服自己的缺陷,不然永遠只是任人宰殺的一群。

分析師


「如果你以為,分析股票是分析師最首要的任務,那你就大錯特錯了」(P.152)
倘若分析師高喊『賣出』,他很可能失去企業寵愛,被擠下電話名單的有利位置。

券商使用的各種評等系統,是語言民主的一大表現,有點類似古代朝臣的阿諛之辭,用來掩飾直率的批評。

私底下,分析師會詮釋隱藏的涵義,但只說給貴賓客戶聽。分析師可以毫無顧忘使用賣出這個可怕字眼的地方,就是私下與大戶通電話的時候:這是散戶永遠被蒙在鼓裡的秘密。(P.153)


投資組合經理人


「投資組合經理人的飯碗其實朝不保夕,必須時時提防其他經理人,而且經常夜不成眠,擔心自己會不會丟掉工作。」(P.163)
你或許以為,投資組合經理人會樂見多元化的績效表現,...他們寧可放棄一時的表現,也要保住長期飯碗。他們寧願共速退的理由很充分:「假如顧客聽說另一個經理人上一季表現比我出色,他可能會考慮換成那個經理人。」

事實上,十幾位信孚投資組合經理人最近簽訂協議,大夥兒約定買一樣的股票,這樣就不會有人做得比別人差,更不會出現普拉特先生(通:投資組合經理人)所謂的「表現分歧」的問題。

散戶儘管無知,卻不見得比這些市場之神差到那裏去。...沒想到普拉特先生居然跟我們其他人一樣緊張,而且往往迫於情勢,不得不隨俗從眾。(P.163-164)

當他(通:普拉特先生)說「投資組合經理人很難贏過大盤」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難道是說,這一層層專家協力操盤的結果,不會比市場上那一大群門外漢(通:散戶)胡搞瞎搞還要好?

這些人賺得更多,因為他們(通:投資組合經理人)得制定風險;不過藉由同進同退,他們逃掉了制定風險決策的責任。到頭來,這一切白忙一場,沒幾個人能勝過大盤。

我...深入剖析這個問題,得到多種解釋。其中一項解釋是,由於投資大眾不再積極投入股市,大型機構只能跟彼此較勁,而既然玩法相同,就很難有高下之分。另一個解釋是,投資組合經理人每三個月被打一次分數,沒本錢冒險。

這種「群體思考」...,導致許多經理人採取相同策略,因而全體向中間值靠攏,如此一來,他們根本不可能勝過大盤。

《商業周刊》做過一則封面報導,指出股票組合經理人連續三年未能超越大盤,其中絕大多數甚至遠遜於平均水準。


電腦操盤


如果你以為股票組合經理人操盤有問題,那設定電腦程式操盤,結果會不會更好呢?
雖然過去十年,百駿的電腦系統創造了令人稱羨的投資報酬,不過最近這段期間(通:1986-1987年),電腦並未勝過大盤。(P.166)

對電腦而言,一如其他數百名高薪的專家,要打敗大盤也不是簡單的事。


最後


我真的建議所有的散戶都去看這本書,而且本書譯者的翻譯非常流暢、也非常的口語,再加上情節很詳細,仿彿在看一齣動畫,看一個散戶投資人親身經歷了一連串的情節,甚至還可以聽到旁白在對你說話,閱讀起來相當的平順。

書中的內容,也遠比我在本文中所介紹的還要豐富許多。而且作者其實留給讀者很大的思考空間,等待讀者自己去體會夾藏在文章段落內沒有明說的事。

作者也介紹了許多的派別。吊詭的是,沒有那一個派別,能一體適用於所有的情況。因為到了股市重挫時,所有的派別,都被大盤埋沒,無一倖免。

看過之後,散戶是不是該開始思考,「如何靠自己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