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2

記者水準太差?給新鮮人的建議

最近看了一篇公民記者朱淑娟寫的《記者水準太差?》一文後,個人發現其實不只是新手記者,所有的新鮮人都適用文章內介紹的簡單原則。

累積知識


她說
這包括人脈、知識。所謂累積就是要有「好奇心」,「不要輕易放掉你不懂的東西」。

採訪時遇到什麼專有名詞繼續去追問,有誰提到什麼新觀點想辦法去找相關的報告來看。不要只看新聞稿而已,許多記者通常會進一步要求:「你那報告可以給我看一下嗎?」

就這樣一點一點去累積,而這種累積是沒有止盡的。

以我自己為例,在工作中時常會遇到許多的軟體、網路、硬體所使用的專有名詞。只要遇到我不認識的,都會記入筆記本內,只要有時間就會上Wiki查。如果還不清楚,就再用Google查。中文的資料不夠,就用英文關鍵字查,務必要讓自己能理解到只用簡單的一句話說明這些名詞。

日積月累之後,這些資訊就會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累積人脈


也是另一件很重要的事。

尤其是現在的工作者,已經沒法像以前一樣在一間公司內作到退休。因此更要能拓展人脈,才能讓工作能順利合成。

其實拓展人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和身邊的同事互動,了解他們的過去經歷、背景、專長,並繼續累積交情。

在這裏,我沒有辦法告訴你如何累積交情,吃飯、唱KTV、交換「影片」、交換密秘,或許都是可行的方法,就看對方的興趣與自己的資源。

等自己遇有相關領域的問題時,就可以請教他們、或請他們協助。畢竟有過去互動的緣故,讓你發信、MSN詢問時,才不會顯得生澀與尷尬。

當然,人情要有來有往,當一知道對方有困難時,也得主動提出關心。

不要只作交待的事


她說
不只做「應付交稿」的事,而是要想辦法累積知識。例如經常聽相關的研討會、經常看相關的報告、甚至經常跟有專門知識的人學習,這些可能忙了很久都交不出一篇稿,但卻有助於知識的累積。

有些新鮮人只作老闆交待的事,以外的事一概敬謝不敏。

但當你固定在一個專業領域工作時,同事的工作內容就往往與自己的或多或少都有相關了。他們手上的工作有些從發生到最後的解決往往橫跨了數月甚至數年,如果花一點時間的去追蹤了解,甚至提出必要的協助,反而能對這些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就像在政府機關當公務員,往往要在同一個領域至少三至四年,大大小小的事件才會被完整遇到。而有些事非得要遇到才會知道該如何準備與處理,也才能累積出所謂的經驗。

倘若能協助同事處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就能提前接觸這些未來會遇到的事,或許這些付出在短時間內對工作表現沒有立即、明顯的幫助,但長期來看,提前開拓眼界、累積經驗值,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

儘可能的協助同事


這點是我自己加的。

尤其是在同事工作出包的時候,更要儘可能的協助同事。

上班時我通常會花個幾分鐘和同事聊聊,交換一下最近工作近況的資訊。遇到同事在工作有問題時,只要時間和能力許可,我都會主動的提出協助。

當然,這有利益交換的成分存在。但我一直相信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穫最大的會是自己。就算幫不上太大的忙,至少你可以趁這個機會,了解相關同事的人脈、職掌、習慣、成果品質、個性,未來共事時,才能有準備。

有「準備」是說,你得知道同事的工作品質,知道那些人屬於空口說白話、承諾從不兌現,那些人會在你背後「衝坑」,你得留心防著他們些,以作未來共事的參考,避免被流彈波及而不自知。

小結


這些小原則,其實很簡單,但卻不容易做到。

但是你會發現同樣都是出社會五、六年的同學,有些人的工作步步高昇、有些人卻還在原地打轉。

差別在於有些人持之以恆的去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