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3

人人都需要第二技能?

每一次,看到行政院推動培養青年第二技能的資訊,就覺得這些政府官員的腦筋應該可以更靈活些。(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怎麼說呢?


因為他們單純地認為:如果能幫助缺少競爭力的人在原本的第一技能外,再培養第二技能,就可以幫助他們增進職場競爭力。

這個想法,在某些時候是對的,在某些時候卻不一定正確。

對某些上班族而言,如果能幫助他們學好英語、電腦軟體操作等技能,就能提高他們的競爭力,讓他們除了在本土、傳統人工作業的企業之外,還有更多的選擇:外商企業、已經導入自動化/資訊化的公司。

對1080期商周所介紹的「紫領工作者」而言,即便是處於傳統的產業,但是他們除了能運用原本的專業技能、與個人品牌就在產業內闖出一片天地外,只要他們能再搭配:管理、行銷、廣告、電腦技能、財務等第二技能,就更能如虎添翼地幫助他們拓展自己的事業。

對以上的這兩類對象來看,第二技能確實能幫助他們,但前題是他們:
  • 原本的第一技能就已經符合他們的才能或興趣,而且
  • 已經藉由第一技能達到同領域的從業人員的前10%以內,
就能藉由學習正確的第二技能,與原本的第一技能搭配,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反面的情況


其實就是我前面舉的例子的反面:原本的第一技能根本就不符合他們的才能或興趣。

對這類對象而言,他們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 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選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 因為不適合的工作,讓他們欠缺工作熱誠;
  • 在工作中欠缺熱誠,所以工作表現通常不突出;
  • 又因為工作表現不突出,所以職涯的成長通常不順暢;
  • 又因為職務沒有太大的變動,所以薪水的變動輻度也有限;
  • 又因為調薪輻度不大,惡性循環的結果是讓他們表現的更意興闌珊了。

要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呢?


就得先問「為什麼他們會對工作欠缺熱誠?」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難道他們就不能像日本電視節目內介紹的什麼什麼達人,不論作的是:補魚、作醬油、養豬、作廚師、種香菇、種水果,都能認真地一作就是數十年,誓言達到業界的顛峰?

「不可能!」我直接回答「像這類的人,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欠缺熱誠」。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自己:
  • 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在那裏,
  • 也不會知道自己在那類性質的工作中,最能發揮這些獨特的才能,
  • 他們自然無法在工作中獲得一種「獨特」的感覺。

關於「獨特」的感覺


你會有以下幾種情形:
  • 做某件事時,「感覺很好」;而且
  • 「學習」這件事物的速度特別快;並且
  • 「渴望」繼續做這件事。

如果你作的是這類工作,即使身體疲倦,但心裏卻仍然很愉快,不但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很充實,甚至會有種想要繼續下去的意願。

如果你有這樣的體會,那我要恭禧你,因為這個工作很接近自己的「才能」了。

也只有在作這種性質的工作時,才能讓你樂在工作。

也因為你真心喜歡這份工作,才願意花費額外的心力繼續投入工作;甚至投注正常工作以外的時間。

也正因為投入的更多,所以得到的也比別人的更好一些,正向循環的結果讓你能在同儕中出類拔萃。

所以,要打破前述的「惡性循環」,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時間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才能」,而且這個投資將一生受用不盡。

在不認識自己的情況下


除非運氣好找到剛好適合你的「才能」的工作,不然你所作的工作,都有可能又陷入前述的「惡性循環」。

同樣地,如果不是在認識自己的情況下,選擇能配合自己「才能」的「技能」,任何的才能都將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技能」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做某一件事;但只有「才能」才能決定你能將這件事做得有多好!

任何不是以「才能」來建立「技能」並以此培養能力的工作,不但無法讓你出類拔萃,即使接受再多的訓練,也無法幫助你在職場上立足。

但現在


我只看政府讓這些人:
  • 先接受當時「符合時尚潮流」的訓練;
  • 然後工作一陣子之後,發現:這個工作並不但不適合他、也沒有辦法引燃工作熱誠;
  • 所以又讓他想要換工作而想要接受新的技能訓練;
  • 又再次接受當時「符合時尚潮流」的訓練,然後重覆地陷在這個「惡性循環」之中。
從這看來,我們的政府就是不懂得如何打破這個循環,每每推出一些「符合時尚潮流」的訓練技能課程,希望吸引大家去接受訓練。

但我從來也沒看過政府真的去:
  • 了解每個人想要接受訓練的原因,以增加個人動機;
  • 了解每個人的才能、和過去已學會的技能,以了解可能會適合的職務;
  • 從這些工作職務出發,去評估個人在不同職務的成功機率;
  • 從成功機率最高的工作職務出發,去評估應該接受訓練的技能。
我相信,如果是透過上述的流程,不但能幫助他們認識自己、也了解適合自己的工作職務,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技能。

我也相信透過這個流程所找到的工作,應該能讓這些接受技能訓練的人對工作更有熱誠。

而且,有熱誠的工作者即使失業,憑藉著過去累積的能力,也能很快的找到工作。

在北歐國家


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國家重視每個人的價值,並希望藉由發揮每個人的價值,來增強國力。

所以他們的教育很早就協助他們從小就認識自己,讓他們找到自己未來想要作的工作,進而透過技職教育培養他們這些工作所需的技能。

當他們有能力從事這類的工作時,他們就會樂於工作,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然後一作就是幾十年,直到退休。

從現實的稅收觀點來說,這種作法還真是經濟,因為投資一次,就能有長期的稅收收入。

但我不懂


連我這麼笨的人都懂這個北歐國家幾十年前就在作的簡單道理,但這些政府官員就是不懂?
  1. Murpheyの書房《[閱讀筆記] 發現我的天才 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

8 則留言:

  1. 謝謝你推薦我看這篇文章,我想,我該好好的省思自己
    我確實對自己要的是什麼很不清楚
    雖然很了解自己的性格,但是卻不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
    講好聽一點是活在當下,
    講難聽一點是對未來沒有規劃,
    測完了MBTI
    我認為,我應該要好好的深入了解自己
    也許我也該"發現我的天才"了

    回覆刪除
  2. Hi 鴛:
    我反而要謝謝你看這篇文章,因為你是第一個留言的人呢!
    我建議你看一下文末的Murpheyの書房的筆記,對你會很有幫助的!

    回覆刪除
  3. 我已經看過你建議的Murpheyの書房的筆記
    並在博客來上買了"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
    希望我看完之後,可以得到一些東西
    畢竟,書對於每個不同讀者有不同的啟發
    不冀望可以跟你得到的一樣多
    但希望可以再我未來的人生抉擇上會有一些幫助

    回覆刪除
  4. Hi 鴛:
    我倒建議你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同樣的,你的人生走到現在,也是有原因的。
    我只是建議你把這個想法記起來,然後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選擇,也許會讓人生走入另一種境界。

    回覆刪除
  5. 看了您的文章, 真是頗有同感, 自己感覺在職場場上不上不下, 總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發展, 跟同年之人相較之下, 似乎腳步慢了, 也擔心此份工作無法長久, 由於年紀也不小了(將屆不惑之年), 有時想要轉換跑道, 但是由於不知道何種工作才是自己性向之所在, 總是空想, 所以認識自己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課啊!

    回覆刪除
  6. Hi KK,
    我了解你的著急與焦慮。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愛慢跑之二-領悟》。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腳步比別人慢了,千萬要沉得住氣、別太在意。
    走得快又如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不願意花時間在了解自己,反而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觀察別人、花在比較上。
    但了解自己、進而從自己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遠比快慢重要得多,因為重要的是目的地呀!
    希望將屆不惑之年的你,能體悟這個道理。

    回覆刪除
  7. 看完你的文章,很認同你的看法!
    雖然目前工作內容與此不相同,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長在哪,也朝著這條路在走,只是要完全做轉換還需要些時間!
    這本書我該買來看,好更確認所謂的自己的天才^^

    PS.也看了你其他篇的論點,也頗為贊同!

    回覆刪除
  8. Hi Marce Lin,
    謝謝你贊同我的觀點。
    等你買了那本書後,希望能很快地看到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